正文 第29章 金陵王氣黯然收(2)(1 / 3)

陸大將軍和羊祜惺惺相惜的那個樣子,大家都覺得有點肉麻了,孫晧聽說陸、羊二人,儼然一對靈魂伴侶,隔江相望,不禁火大,你這是搞什麼?

其實,陸抗對羊祜沒什麼特殊情感,他也不是看不出來羊祜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對於自己的身份和任務,陸抗有著清醒的認識,一切以祖國利益為重。

看到領導和屬下都不了解自己,陸抗不得不做出解釋,大家真的看不出來麼?羊祜走的是懷柔攻心路線,他行德政,我行暴政,不等到最後決戰,咱們的人都要跑光了。人家晉國講求信義,咱們如果見利忘義,不給吳國跌份兒麼?天下百姓可都看在眼裏呢!

沒轍,相對於小人,君子其實是個“弱勢群體”,必須以德報德,沒有第二條路呀。

暗線

羊祜鎮守荊州,與陸抗對峙,這是一條明線。除此之外,司馬炎還在益州安插了一條暗線,這就是王濬。

王濬,弘農人(河南靈寶縣東北),原本是羊祜的參軍,雖然是下屬,年紀卻比羊祜大了起碼十五歲。這人出身並不顯赫,祖上大約出過一位太守級的。

王濬姿容俊美,博覽群書,但整個中青年時代,吊兒郎當,不求上進(不修名節,無稱鄉裏)。等到了五十多歲,突然有一天行動起來了,把自家門前的路給拓寬了,規格很高,雙向六車道。

鄉裏鄉親不解其意,就問他這是做啥呢?王濬望著門前大道,一臉悠然神往,說:“我家門前,必須得能容下儀仗隊啊(長戟幡旗)。”大家轟然大笑,就你,還做飛黃騰達的美夢哪?

王濬見狀,也不生氣,笑著引用了古人陳勝的那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紅拂巨眼識李靖,那是四百多年後的佳話了,王濬生命中,也有他自己的紅拂,魏河東刺史徐邈的女兒。

當年徐邈在自己一大幫下屬中,給女兒大肆征婚,徐小姐一眼相中了王濬。徐邈就這麼聽憑女兒自己作主,嫁入王家。

後來,王濬到羊祜麾下做事,羊祜的眼光更不能輸給徐夫人了,當即看出,這老哥是個人才,一直信任厚待,屢有提拔。

王濬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任廣漢太守時,成功地平定了張弘叛變,因此又升為益州刺史,之後又升為大弘農,入為京官。不過,王濬在京城並沒待多久,就又被派回了益州。這並不是他犯了什麼錯誤,而是由於一則吳國童謠:

“阿童複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

聽者有心,羊祜心裏一動,這明明是說水軍會建奇功,不過這阿童是誰呢?

在把朝中這些人一一過了一遍之後,羊祜突然發現,自己怎麼忘了,王濬的小名兒,不就是阿童麼。他立刻向司馬炎提出,王濬這個人最好還是繼續安插在益州,參加平吳項目。

於是司馬炎重拜王濬為益州刺史,具體任務就是治水軍、造戰船,不久又加龍驤將軍,監梁、益州諸軍事。

領導日理萬機,沒有考慮到工程浩大,簡單下了一個命令,讓王濬把屯田軍隊調集過來,專門造船,大概五六百人。

何攀是王濬的造船首席工程師,他認為,靠這點人手,等最後一艘船造好,最初造的那幾艘恐怕都腐爛了,要想一年內造齊艦隊,起碼需要一萬多人。

王濬有個好習慣,什麼事都喜歡向上級請示,但就像上次李毅阻止他一樣,何攀也表示,不必急著上報,因為主動向朝廷申請增兵,太招忌諱。不如就悄沒聲地先招人,把船造起來再說。

王濬還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善於聽取助手的正確意見,那就這麼幹吧。

話說王濬在益州期間,為當地百姓幹過一件大好事,提高嬰幼兒存活率。這時候,這批孩子差不多都長成十幾二十的大小夥子了,活命之恩不可忘,很多人都在父母的督促下參加了王濬的部隊。

王濬手下的蜀軍跟他是有情感聯係的,自然上下齊心,甘從驅使。有了幹勁十足的工人隊伍,再加上何攀的出色工業設計,很快,王濬造出了一大批戰船。

這些戰艦,其實更像航母,由幾艘戰船連接而成,長一百二十步。“步”作為古代長度單位,曆代標準不一,有時八尺為一步,有時五尺、六尺,怎麼著也得一米多吧。

船頭繪有鷁鳥,以期船行如飛,還漆著怪獸,以恫嚇江神。船上建起城樓,東南西北四門齊備,就光這城樓上,都能走馬。一艘船可以容納兩千多人,還包括馬匹、軍械、糧草,等等。這是個什麼概念?一座移動的小城鎮。

守在建平的吳將吾彥,這天江邊巡行,突然發現江麵上密密麻麻漂著不少東西,打撈起來一看,都是些木屑木片兒,好家夥,上遊肯定在造船,工程量還不小哇。

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吾彥趕緊上報孫晧,並呈上物證,提出增兵建平,以防晉軍艦隊襲擊。這個要求遭到了孫晧的拒絕。

無奈,吾彥隻好自己想辦法,鑄造鐵索橫斷江路,又在水中放置了許多一丈多長的鐵錐,以期將來能夠刺穿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