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兄身材修偉,美須眉,而且博學能文,口才上佳,但羊大胡子前半生的事業是堅持當待業青年。都說成家立業,羊祜在娶了夏侯霸的女兒之後,仍不願參加工作,州郡接連幾次征召,他都不去。曹爽當年征他,也沒征動,甚至司馬昭請他到大將軍府工作,他也沒去。
這麼看來,青年羊祜是個不求上進的混混?非也。
他十二歲那年,也曾碰到一個老漢,誇他生得一副好相貌,六十歲之前,肯定能建大功於天下。
這次奇遇的真實性,我們不必去考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羊祜是有雄心壯誌的,但他知道,時勢不但能造英雄,也能毀英雄。曹爽征你,你能去嗎?大將軍征你,你就必須去麼?一切都要等塵埃落定,沒有必要參與混戰。
不過,拒絕了司馬昭的邀請之後不久,羊祜還是應朝廷之征,當了中書侍郎,時機需要等待,但也要稍微打點提前量不是?
入朝為官的最初幾年裏,羊祜非常低調。曹髦大搞儒學運動時,官員們大多獻詩獻文,羊祜沒有參與,對獲得好評或者惡評的作者,也一視同仁,誰也不得罪。曹奐繼位後,羊祜更是覺得最好不要待在皇帝身邊,請求出宮工作,當了個秘書監,管管文件。鍾會得勢,羊祜更加小心,從來沒有得罪過他,以免惹禍上身。
一直到鍾會被誅,局麵穩定下來,羊祜這才結束了潛伏期,先是拜為相國從事郎中,與荀勖共掌機密,後又升為中領軍,統領宿衛禁兵,這個位置表現了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對羊祜的充分信任,皇宮內外一旦有事,那就要靠羊祜來控場了。
不過,羊祜對爵位官職似乎不太感興趣,武帝即位後,他一再推辭封爵,力求自己的職位處於賈充、裴秀等人之下。
因為羊祜真正的興趣在於做一番大事業,如果功業未建,名爵先行,朝中肯定有人先盯上你了,那還怎麼幹事業?
羊祜後半生的目標很專一——平定東吳。在這件事上,他一直是司馬炎的同誌知己。
泰始五年(269),司馬炎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開始了對吳作戰的前期準備工作。
羊祜在荊州,辦了很多好事。
首先是開設學校,讓大家學習文化和先進道德思想,穩定民心。再就是下令釋放吳軍俘虜,願回家的回家,願留下的留下,聽其自便。
接著,羊祜縮減了邊境巡邏隊,下崗人員一律去開荒種田,陸續開墾出八百餘頃田地。荊州原先的軍糧儲備隻夠三個月,這麼一搞,兩三年後,羊祜積起了十年軍糧。
西陵得而複失,讓司馬炎和羊祜都感覺到,雖然孫晧殘暴昏庸,但東吳還是有忠臣良將的,陸抗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有他坐鎮,荊州上遊恐怕難以速取。
就在君臣二人反省這次的失利的同時,西北形勢危急起來,司馬炎的工作重心暫時轉向了滅火工作。不過,東吳這邊也未曾放鬆。
現在,兩國爭奪的焦點是荊州,精確地說,是吳國的荊州。當時,晉吳兩國都設有荊州,今湖北省北部屬晉荊州,而長江沿岸則屬吳荊州。
而爭奪荊州的鬥爭,其實就是羊祜和陸抗的鬥爭,這兩位,分別是各自荊州的最高軍事統帥。
首次鬥智,羊祜輸給了陸抗,不過,他並沒有灰心,回到襄陽之後,總結失敗原因,仔細研究對手,調整策略。
陸抗是忠臣,也是良將,這種人一般有三個特點:有道德,有風度,有能力,陸抗情況更特殊,他還有苦衷。
陸凱死後,陸抗接過了規勸孫晧的擔子,曾提出十七條針對時弊的建議,可孫晧充耳不聞,陸抗有心報國,無力回天。
那麼,能否從陸抗的幾個特點中,找到擊敗他的突破口呢?
經過思考,羊祜大張旗鼓的向陸抗宣戰了,這是一場攻心戰、道德戰、情操戰。
羊祜在兩國邊境,不斷開墾荒地,建立城池,營造出欣欣向榮的生產生活氣氛,不堪孫晧剝削的吳國邊境人民不斷跨過國境,前來歸順。凡是來投降的人,不論軍民,都得到了羊祜的優待和安置,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環。
兩軍對壘,難免有開仗的時候,羊祜每次都提前約定交戰日期,並嚴格遵守,絕不搞偷襲。打完仗,羊祜還會厚葬犧牲的吳將,有時候,還特地活捉一兩個,教育一番就釋放,玩起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把戲。這麼一搞,放回去的,很快就自己來歸順了。
有一次,巡邏士兵俘虜了兩名誤入晉境的吳國少年,羊祜款待了兩個孩子,還派人護送他們回家。不久後,兩位少年的父親領著兩大家子人,隨吳將夏詳、邵顗來降。
有時候,局部戰爭發生在吳國境內,羊祜就地割穀子作軍糧,都計算清楚數量,用布匹償還當地農民。每次去野外打獵,羊祜都嚴格限製地域,不許跨出晉地,有些野獸如果被吳人打傷,逃竄入晉,那還給人送回去。
這些行動,收盡了江漢、江沔地區的民心。
時間久了,陸抗也頂不住了,屢次公開稱讚羊祜是君子,堪比樂毅、孔明。陸抗在任後期,生了一場大病,羊祜聽說了,就差人送藥過來。
大家都勸陸抗不要吃,萬一裏麵有毒呢?陸抗堅持服藥,說:“羊祜豈是下毒之輩?”當然,是不是藥到病除咱不知道,不過裏麵確實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