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量級人物杜預的首次亮相
杜預是西晉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也在平蜀的大軍之中。衛瓘當時領鎮西軍司的職務,杜預是他的長史。
衛瓘授意田續追殺鄧艾,杜預不以為然,事後,他公開評論道:“伯玉,身為名士,位高權重,卻不能以德禦下,將來一定會出問題!”
衛瓘聽說這話,不等屬下備車,就跑去跟杜預做了一番檢討,是否誠心悔過,在以後的故事裏自見分曉。
就差那麼一丁點兒
景元五年,五月初一,司馬昭召開表彰大會,獎勵了參加此次平蜀戰役的眾將士。他恢複了周朝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給大家封了爵。正月十五,改元鹹熙。
雖然天下並未一統,但司馬昭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心情,準備著手進行一項大工程——改朝換代。這項工程最艱巨慘烈的部分,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隻是和平演變的掃尾工作。
和平演變第一步:正名,晉公變晉王。
公與王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自漢代起,異姓不王,既然封王,那麼地位就等同於宗室,理論上講,就有得登大寶的潛在資格。
晉王再次增封十郡。甘露三年,司馬昭始封晉公,領有八郡,景元三年,增加了弘農、馮翊二郡,現在,一口氣又來十郡,晉王領地達到二十郡。追封司馬懿為晉宣王,司馬師為晉景王。後來晉朝正式代魏,二者便順理成章地變為高祖晉宣帝和世宗晉景帝。
和平演變第二步:組建工作班底。
這事是化整為零、循序漸進的,司馬懿在世時,已經注意把支持、擁護自己的朝臣和家臣派到重要的崗位上去。
初步格局是這樣的:三公,王祥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不久之前,鍾會為司徒,鄧艾為太尉,可惜這兩個人屁股還沒坐熱就雙雙出事了。上公,太傅、太宰、太保,這三個位置不常置,此時令鄭衝為太保。
和平演變第三步:新社會,新國家,新製度。
改朝換代不僅是改個國號就萬事大吉,一個國家要建立起來,首要之事是什麼?立憲!有了獨立宣言才有美利堅不是?關於根本製度的建立,司馬昭委派了幾個項目經理:荀顗定禮儀,賈充正法律,裴秀議官製,鄭衝負責總裁監督。
和平演變第四步:培養軍政大權的接班人。
司馬昭令長子司馬炎副貳相國,封撫軍大將軍。副貳相國相當於副總理,撫軍大將軍的官階雖然排第五,位在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伏波將軍之後,但地位相當於從公級別的,有資格開府,建立自己的掾屬班子。
這漫長的等待該到盡頭了,我要正式接過本就屬於我的東西!
鹹熙二年(265)五月,司馬昭按天子禮儀設置自己的旌旗、車馬、樂舞、冕服,晉王妃改稱皇後,晉王世子改稱太子,女兒改稱公主,奏請免除宮禁法紀中一切他認為繁瑣苛細的條款。
洛陽之內,赫然出現了兩個天子!
由魏到晉,如今隻隔著一場禪讓儀式的距離。然而,帝王之位於司馬昭,可謂空勞相思。這短短一段路,他未能走到終點。
原因很簡單,人,都是要死的。
鹹熙二年八月,司馬昭在相府大殿中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五歲,諡號曰文,是為太祖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