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最後一層窗戶紙(3)(2 / 3)

這時,城外的魏兵已經到達,架梯登城,大家殺紅了眼,一邊放箭,一邊砍人,一邊縱火,當天的成都,可謂有聲有色,十分熱鬧。

關禁閉的諸將們在屋內聽得分明,心裏一陣激動,老部下來救我們啦!大家不約而同爬上屋頂,立體化地越了獄。

亂軍之中,隻聽得諸將呼喚本部士兵的聲音此起彼伏,比如,“胡烈屬兵何在?”人群中立刻傳來回應:“在此!”就這樣,沒用多久,亂兵紛紛歸攏到諸將麾下,兵將之間來不及表達重逢的喜悅之情,就立刻又投入了戰鬥,這次大家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鍾會!

薑維率領左右殺出,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將,親手格殺五六名敵兵之後,被眾人亂刃砍死。在這場大亂鬥之中,蜀漢原太子劉璿不幸被殺,薑維妻子兒女亦未能幸免。

殺了薑維之後,大家又發瘋一般在宮內城內尋找鍾會的身影,最後找到他的時候,人人爭先,要在他身上招呼一刀,以至於搞不清到底是誰殺了鍾會。

身死神滅之際,鍾會,你心中憶起了什麼?是世人對你“誌大其量”的評價麼?是王戎“為而不恃”的告誡麼?還是當年弱冠入仕時,母親諄諄教誨的君子之道?

聽聞鍾會和薑維已死,衛瓘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胃也不疼了,頭也不暈了,趕緊奔赴現場。

在清點傷亡、檢閱諸將的時候,衛瓘發現,原鄧艾屬下那些親信將士沒有前來報道。

原來,他們一夥人趁亂跑出了成都,打算把鄧艾接回來。大家想得很簡單,鄧將軍是以謀反的罪名被征還的,現在事實證明,謀反的是鍾會,鄧將軍可是清白的,先接回成都再說。

衛瓘對此未置可否。散會之後,他叫來了一個人,護軍田續,說道:“鄧艾本營的將士出成都迎接鄧艾去了,這事是他們自作主張,並非我的命令。現在,你速去追趕他們,勿令出什麼差錯。”

說到這裏,衛瓘頓了一頓,壓低了聲音,“江油之辱,田護軍還記得麼?”

田續跟隨鄧艾的時候,對其開荒行險、欲入江油的行為很不滿意,不聽調遣。鄧艾一怒之下便要斬田續,後經大夥兒勸解,才打消了這個念頭,所謂江油之辱,指的就是這一段舊案。

此仇不報非君子!田續二話不說,帶上人馬便向鄧艾奔去,終於在貂竹西麵趕上了鄧艾一行,將鄧艾鄧忠父子二人斬於刀下。

不利東北,其道窮也。鄧艾那個水山蹇的夢,終於應驗了。

不久後,鄧艾留在洛陽的其餘幾個兒子也統統伏誅,鄧老夫人帶著孫子們流放西域,總算還是給鄧家留下了一脈。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在鄧艾被害之後很久,朝中一直有人為他申冤翻案。此外,鄧艾生前還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事(開辟蜀道便是其中一例),使他活在人們的心中,我們在以後的故事中將陸續提及。

說兩則花絮:

1.薑大膽兒

據《世說新語》記載,薑維死後,屍體被解剖了,大家驚訝地發現,他的膽特別大,有多大呢,如鬥。十升為一鬥,魏時一升大約相當於0.2公升。想想吧,薑維的膽就跟一個2升的大可樂瓶似的,這肚子裏還有地方裝別的內髒麼?

給《資治通鑒》作注的胡三省也嚇了一跳,在引用這則世語時,提出這大概是筆誤,恐怕不是如鬥大,而是如升大,升鬥升鬥,經常連用,可能筆誤就是這麼來的。

普通人的膽容積也就30、50毫升,即便薑維的膽隻有一升大,也相當於常人的4~6倍。有這麼一顆包天大膽,真是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