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旅行,邂逅更好的自己(2)(1 / 1)

我好幾次愛管閑事地勸告這對年輕夫婦要把握和孩子一起出遊的機會和時光,因為從我自己的經驗得知,這些機會和時光稍縱即逝,等孩子大了,我們也不忙了的時候,要再安排全家旅行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就像先生和我現在,隻要兒子有年假,隻要他發出召喚,隻要他建議和我們一起旅行,我們就立刻放下手邊工作,歡喜雀躍地大聲響應,因為我們知道他已然擁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圈子,和他一起旅行的機會隻有更少而不會更多,就像當年我們揮別自己的父母一樣。

另外,我還愛管閑事的告訴這對年輕夫婦,孩子和同學、教練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永遠無法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相比。和父母在一起,他們能感受更多的安全和完整,他們需要把快樂的情境和父母的嗬護陪伴疊加在一起,(能不能請你想象一個畫麵?一個4歲大的小女孩騎在爸爸的肩上,咯咯笑著伸出小手摸長頸鹿的頸子,和排隊跟著幼兒園老師一起,咯咯笑著伸出小手摸長頸鹿的頸子,會產生如何不同的快樂情緒和回憶?)這是人類對“親昵”的心理需求(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這種需求更為原始和強烈),誰也不能打消和說服他放棄。

除了基本的心理需求之外,孩子長大以後可資提取的快樂記憶越多,麵對困境的能力也越強,解決問題的意願也會更高。因為建構他們生命早期的部分趨於完整,所以不僅能量充足,遇到困難能縮回去躲藏的縫隙也不多。因此,為了把握那稍縱即逝的快樂,也為了孩子的幸福庫存,再累,全家也得一起出去走走。

還有,作為“資深旅人”的我們,對出門旅行累不累也有自己的解讀和看法。很多人,尤其是忙碌的上班族或像我們這樣歲數的“老人”,很容易對出門旅行抱持著一定的預設立場--吃不慣外國的東西,換了地方就睡不著覺,水土不服造成的腸胃問題,舟車勞頓外加上上下下折騰,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這些預設立場會讓自己如臨大敵般扛著揪著,還沒開始玩就累趴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別老把累掛在嘴邊或腦子裏,隻要專心享受當下,累了就休息,不累就不休息,讓身體找出對應它的規律,而我們,負責用心玩樂就行了!

至於花錢嘛!嗯,那些有生活智慧的書裏不總是說賺錢就是為了享受它所帶來的能量嗎?!如果不使用它的能量,錢就變成隻是存在銀行裏的數目或印了花花綠綠圖案的一張紙罷了。再說了,我們又不是隻旅行而不事生產,我們遊玩回來之後,反而會更老實、更努力、更賣力地工作。因為,一來我們不再有不好好幹活的借口和抱怨;二來,不是好好賺錢、攢了錢就能再出去玩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