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陰謀與愛情 (3)(1 / 3)

被殺死是極致的痛苦,被送人則是相對輕一些但也是極大的痛苦,而女性普遍所接受的痛苦到不了這種地步,她們所遭受的痛苦,主要是被忽視、被冷落乃至被虐待。

她們之所以被忽視、冷落乃至虐待,原因僅僅是,她們是女性。

並且,更要命的是,最初這樣對待她們的,恰恰是她們的媽媽,而且還是在生命的最早期。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首先,成年女性的生命價值被否定了,她們必須依附於男人而生存。作為女性而被蔑視、被否定甚至被欺辱,這令她們討厭自己的女性身份。

接著,她們有了女兒,如果不是有很好的覺知,她們會將對自己女性身份的討厭和抵觸淋漓盡致地投射到女兒身上。

在生命的最早期,這種討厭和抵觸可能會表現為,她們不願意觸碰女兒,不願意給女兒喂奶,忽視、冷落女兒,乃至虐待她們。媒體經常有報道說,幼小的女孩被虐待,而做出如此殘酷事情的,恰恰是女孩的奶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奶奶的智慧沒有增長,反而對自己女性身份的恨意逐漸增加,這份恨意最終會傳遞到幼小的女孩身上。

生命早期的這些創傷,是非常難以平複的。托爾斯泰與林肯所遭遇的創傷是被吞沒的傷痛,這種創傷很深,但它比不上被拋棄的傷痛。托爾斯泰與林肯是有自我的,他們的痛苦是發現在與妻子的朝夕相處中正在失去自我,他們的自我被妻子吞沒了。而他們的妻子是沒有自我的,她們所遭遇的被拋棄的痛苦令她們很早就失去了自我。

並且,每當她們試著去尋找自我時,她們總是會碰到被拋棄的創傷,這種創傷看起來是不可修補的。這時,她們就會去抓住伴侶,而這看起來是有希望的。

這也是一種惡性循環,而且是一種癮。因為看起來,當自己痛苦時,男人對自己好一點真的會有天堂的感覺,所以她們會不斷去追逐這種逃避痛苦的方式。

這種做法無異於吸毒,但是,男人早晚有一天會拒絕做毒品。

所以,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要成為一個“主體”,女人就必須學習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31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碼

這種母女關係很可悲,而更可悲的是,一位媽媽之所以會向女兒傳遞這種感覺,是因為她痛恨自己身為女人,她自己先中了重男輕女的毒,將這服嚴重毒害了自己的毒藥又嚴重合理化,最後也給女兒吃下。

前不久,和十來個朋友一起吃午飯商量事情,一位女士頻頻給別人夾菜,並解釋說,她想吃某個菜,可不好意思先吃,所以先夾給別人,然後就心無歉疚地夾給自己吃了。

聽了她這樣講,我們都大笑,都學她頻頻給別人夾菜,飯桌上到處都是“吃吧,請吃吧”的聲音。

這是一個玩笑,所以看起來有些搞笑,但是,假若你真的暗暗有這樣一種人生哲學,那會令你有一種什麼樣的人生?

爭取,一定會失望

記得幾個月前,我的來訪者L找我時感歎說,現在“竟然”有一些好事落在她頭上了。

“說說這些好事吧。”我說。

她說,先是生意上起了一點糾紛,涉及數萬元人民幣。如果是以前,她會暗暗預料,這些錢是拿不回來的,但這次,她忘了這樣想,結果是,最後這筆錢比較輕鬆地追了回來。

還有,她買房子,看中的房子很滿意,然而中介說,房東那裏可能會有一些麻煩,辦房產證的話可能不會順利。但最後一切都很順利,房子很順利地買到了,房產證也出乎意料地很快拿到,並且房東留下的家具和飾品,幾乎都是她想要的,一切都感覺很好。

再有,孩子要讀書了,而戶口上有些麻煩,她必須去爭取附近一所小學的入學資格,那有些難度,但最後也是很順利地辦好了。

“或許,這些事情在別人看來沒什麼,”她說,“但對我而言,有些像天上掉餡餅的感覺,沒想到餡餅還接二連三掉了這麼多。”

她說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的心中也彌漫著欣喜,同時也有酸酸的感受,而她一開始那句話中的“竟然”仍然深深烙在我記憶中,所以我問她,為什麼一開始用“竟然”這個詞。

她回答說:“你不知道,我從小就有一個習慣,每當期待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會先說,絕不可能,絕不可能……”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迷信:如果她的期望是好的,那麼事情一定是糟糕的;如果她絕望到極點,好事反而會有可能落在她頭上。

後來經過探討她發現,這個迷信,是她童年時人生格局的一個濃縮。她有一個弟弟,而父母非常重男輕女,如果她和弟弟利益上有衝突,那麼一定是弟弟得到滿足,而她勢必會失望。如果她主動去和弟弟爭,也就是她先有了強烈的期望,那麼這種帶著爭奪意識的期望,一旦被父母發覺,她不光是失望,還會受到父母的懲罰,有時父親會非常嚴厲地懲罰她,甚至會把她趕出家門。

相反,假若她一開始就放棄與弟弟爭奪的心思,那麼偶爾父母也會滿足她的一些需求。

這種童年時的人生格局,最後濃縮成她的人生哲學:強烈的期望,一定會失望,甚至會被懲罰;徹底地放棄爭奪心,反而偶爾會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