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領著掃琴到了胤礽跟前,上下打量了胤礽一番,見他安好,這才放下心來。

“奴才去寧壽宮處打聽,還沒到地界,就遇上了掃琴。掃琴跟奴才說,她知道太子爺心裏掛記太後娘娘,地動伊始,眾人忙亂之際,她就直接跑去了寧壽宮那裏,是親眼瞧著太後娘娘出了寧壽宮避地動的。她還留在那裏幫著寧壽宮的人料理了些瑣事,安置好了太後娘娘之後正巧瞧見奴才去了,就叫住了奴才說了原委,這才跟著奴才回來複命了。太子爺請放心,太後娘娘安好無事的。”

胤礽轉眼去看掃琴。素日裏,他身邊跟著的多是保姆和乳娘,諳達們也隻是逢課業之時才會多有接觸,日常瑣事他們是插不上手的。毓慶宮裏也有宮女和太監伺候,但因保姆和奶娘們將他身邊把守的嚴絲合縫的,那些宮女和太監很難到他身邊伺候。因此這掃琴等人雖是他的貼身侍女,但能到他跟前做的事兒還是極少的。

他卻沒有想到,這掃琴不似旁人那般能躲懶就去躲懶去,反而比她妹妹侍墨要伶俐,能處處留心,替他打點。最重要的是,這掃琴會揣摩他的心思。

胤礽暗暗記下了掃琴的這心細的好處,並未多言,隻點了點頭,又去問顧氏:“奶娘去外頭走了一圈,可知現下宮中各處如何了?”

顧氏見問,答道:“奴才一路過去遇上不少人,但瞧著還是井然有序的。昨夜雖忙亂些,但現在已有人在主持了。榮嬪、惠嬪、宜嬪三位娘娘處已著人在宮中各處清點,內務府總管海拉遜也派了人在各處清點。奴才問了海拉遜大人的,說是順承、得勝等門都給震塌了。宮殿房屋倒了的各處十之八七是有的。具體事宜還得等餘震完了之後才能知曉,現在海拉遜大人還在組織救人,一概具體數據隻能等餘震完了之後才能具體清點。”

顧氏頓了頓,見胤礽一眼不眨的望著她,顯然是不滿意她的回答的,她又想了片刻,才道:“奴才這一路過去,瞧見不少人都不得逃出來,那場麵是不好看的。據奴才估計,死傷者甚眾。”

胤礽揮揮手,轉身回了帳篷裏:“知道了。掃琴去歇著吧,奶娘你隨我進來。”

倘或宮中都是死傷者甚眾,那外頭呢?京城裏的百姓呢?隻怕死的人不可勝計,若還有複震,定還會繼續死人的。

顧氏隨胤礽進來,口中又道:“奴才去太後娘娘那裏,太後娘娘甚是掛記太子爺。但此時不宜走動,奴才就把太子爺的境況奏給了太後娘娘知道,太後娘娘知道後甚為安心,說太子爺安好,她就能放心了。太後娘娘還說,掃琴膽大心細,太子爺應該將她放在身邊伺候。”

不隻是仁憲太後覺得掃琴好,就連顧氏此番都覺得掃琴不錯了。她心中暗想,以前倒是小看了這個宮女。

胤礽聽罷,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往後就讓掃琴跟著奶娘你,有些事兒你教教她,讓她跟著你曆練曆練,以後也得用些。畢竟她還太年輕,多經經事兒還是好些。”

顧氏聽胤礽老氣橫秋的說這話,心裏倒是好笑,太子爺自己還不滿七歲呢,倒是說人家十歲的掃琴太年輕。

胤礽此刻心裏想的根本不是什麼掃琴,他是在想之後的餘震,複震。

此一番大震已持續了一夜,若是再複大震,怎麼得了?

如今康熙又不在京裏——胤礽想到這裏,猛然抬眸問顧氏:“海拉遜可將此事繕折報給皇阿瑪知道了嗎?”

顧氏方才在外頭沒來得及提及此事,見胤礽問起來,遂點頭道:“海大人已將此事寫了折子告訴皇上了。折子是昨晚上遞出京去的,恐怕這時候皇上已聞知京城出事了,正啟程往回趕呢。但從口外到京城,就是日夜兼程的往回趕,也得三日才能到。皇上若要盡早回京,恐怕得輕車簡從,不能同太皇太後一起回來了。”

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又有痼疾在身,是不宜在暑熱的天氣裏長途顛簸的。

“太皇太後慢些回來也好,京裏現下不平靜,太皇太後在路上慢慢走也好,等到她回來了,皇阿瑪大概將事情料理的也差不多了。”

胤礽默默的想,不管康熙趕路快慢與否,都影響不了這地震的威力,該震還是會震,人也隻會越死越多。他就是有些擔心,不知這地震還會震多久,他擔心會死太多的人,那樣就真的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