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擔心在之後得到了驗證,地動停了兩個時辰後,又複震。直至未時方才停歇。翌日、後日又複大震。地動直至三日才完全停歇下來,而三日已過,康熙卻仍未見歸來。
康熙歸心似箭,偏偏他的車輦陷在通州地界回不來了。送康熙朱批諭旨回來的侍衛說,地震後,通州、良鄉等城俱陷,地裂成渠,流出黃黑水,黑氣蔽天。據說還有一名總兵官眷途經通州,家屬八十七人因房屋倒坍被壓死,僅活三口。康熙的車輦不能冒險快速通行,隻能比預定時間晚回來了。
他諭旨點名讓索額圖、圖海兩位大學士料理此事,勒德洪和明珠協辦。宮內則由內務府總管海拉遜承旨辦理。諭戶部速議救災措施,命八旗都統親行詳察,命滿漢禦史協助京師五城禦史詳細了解塌房傷人的情況。康熙的諭旨到京的時候,胤礽就知道康熙必不知道勒德洪也在這地震中傷著了,災後事宜便隻能有三位滿軍旗的大學士一塊兒督辦了。
胤礽越琢磨康熙的諭旨越覺得古怪,也不知是不是他多心了。康熙隻命滿軍旗的幾位大學士料理此事,偏偏繞開了三位漢大學士,這是個什麼意思?滿軍旗的大學士都忙著救災去了,那麼漢大學士們就總攬朝廷機務了。也不知康熙是有心還是無意,胤礽總覺得,他私心裏多多少少偏向漢臣一些。
趁著救災的當兒,滿軍旗的大學士們顧不上朝廷機務,六部的部院大臣們多有因為這事兒而忙起來的,戶部自不必說,倘或有什麼人在這渾水裏頭攪一攪,漢臣們大概多少也能撈著點兒好處,拉個幫結個派什麼的。
大災之中人必不能閑著,一閑下來,必定要生事,生口舌是非。若是往日也就罷了,有康熙在,能夠鎮得住。這會兒康熙不在京裏,若有人要生事,誰能鎮得住?且不說這個,就是在這樣人命關天的時候,胤礽也看不得有人生事。
宮裏自然是不會生多大的是非,就怕外頭,外頭若有事,不管是死了的還是傷了的,都是百姓倒黴。而他身為太子,這個時候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的。他想出宮去看一看,看看宮外究竟被毀到了何種境地。
一則,可以看看大學士們承旨救災辦得如何了;二則,在外頭會比宮裏消息靈通,見的人也多,他想知道的都能知道,他該知道的也能知道。他雖是太子,但在有些人眼裏,也不過是個孩童,大概說話是不會避忌他的;三則,他還有件事想要做,卻不知能不能做成,必得出宮看看情形才能知曉。
不過,他不能就這樣出宮去,他若是這樣大喇喇的出去,隻怕連保和殿都過不去,他得找人與他同去方好。
地動一停,他就直奔寧壽宮去給仁憲太後請安了。
仁憲太後也住在帳篷裏,他一過皇極門就瞧見了仁憲太後的起居所在。胤礽忙帶著顧氏進去。仁憲太後確實是掛記他的,一見到他眼眶就紅了,拉著他上上下下的看了許久,確定他全身上下沒有一點兒傷了才點點頭道:“好,好。顧氏把你護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胤礽看仁憲太後也極好,心下稍安,便直截了當的道:“祖母,孫兒想出宮去。”
“出宮?”
仁憲太後心裏納悶,皺眉道,“為什麼要出宮去?這個時候,外頭比宮裏的情形壞多了,你不好好在宮裏待著,出去做什麼去?”
胤礽直勾勾的望著仁憲太後,不回答她的話,卻徑自道:“眼下這宮裏,隻能祖母能幫著孫兒出宮了。”
仁憲太後見胤礽極其認真的神情,好似不是在開玩笑,她抬眸與顧氏對視一眼,見顧氏聽胤礽這話也是一臉的訝異,心裏便知胤礽的這些話連顧氏都未說,胤礽是預備一過來就直接跟她說的。
仁憲太後沉吟半刻,才望著胤礽沉眉道:“我幫不幫你出宮另說。你先告訴我,你為何要出宮?”
太子出宮是大事,這種時候要出宮更是非同一般。若胤礽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她是斷然不會同意胤礽出宮的。不,不是,仁憲太後在心裏搖了搖頭,就算胤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她也不能助他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