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還未回答,康熙便又開了口,自答道:“朕於禮之上,對皇太後沒有半分不恭。這些你想必也都能看到聽到了,但你若要朕像對待太皇太後那樣侍誠至孝,那肯定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朕要說的,親疏有別。朕奉養孝順太皇太後,那是朕心甘情願,但對皇太後,朕隻能做到在不妨礙朕之利益時,孝順她即可。”
既是太皇太後教胤礽如此說,那他這些話就算胤礽再轉述給太皇太後也無妨,祖母最是了解他,難道還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麼?何況他心裏明白,祖母聽見這樣的話也會高興的。
胤礽見康熙將真話吐露給他,當下咬唇問道:“阿瑪這樣做,是因為皇太後不是阿瑪的親生額娘嗎?”
胤礽回想了一下,情形確如康熙所言,他對仁憲太後的確沒有半分不恭。這些年他給仁憲太後的請安,於節禮之上的孝敬從未有虧,在外人看來,確實是跟太皇太後一樣的孝敬。但若細心些就能發現,康熙對仁憲太後所做的一切都僅限於規矩之上,也就是所謂的孝禮之上,多一分都沒有。
而對於太皇太後的孝順卻顯得親切許多,胤礽抿唇,這可真是親疏有別了。所謂疏遠的孝順,大概就是像康熙這樣的,做足了表麵功夫,讓人無可指摘,可這一切都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而如今,康熙還教他的兒子這樣做,胤礽不由得想著,仁憲太後可真是可憐。
“太皇太後說,阿瑪的額娘在阿瑪十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阿瑪那時候也很小,阿瑪為什麼不能把皇太後當做阿瑪的額娘看待呢?皇太後沒有孩子,她應該是很喜歡阿瑪的呀。”
康熙不答胤礽的話,隻反問胤礽道:“倘或你是朕教養長大的,朕把佟貴妃立為皇後,你會把佟貴妃真心實意的看做你的額娘嗎?”
胤礽想了一會兒,才很艱難的搖了搖頭。佟貴妃是好,若立為皇後,他至多喚一聲皇額娘就罷了,若是要他把佟貴妃當做親額娘看待,他還真是做不到。
他確實是很想要一個額娘,但是要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人,而非一個稱謂。
康熙見兒子如此,微微笑道:“問題不在於她是不是朕的親生額娘,而在於她和朕有沒有感情。朕是太皇太後教養長大的,太皇太後對朕的恩情朕也不必多說了。但皇太後雖是朕的嫡額娘,卻從未照顧過朕一天,她對朕沒有恩情,朕隻能奉養她為太後,卻無法將她視作朕的額娘。”
“至於她是如何看待朕的,朕就不大關心了,隻要她安安分分的待在宮中,朕看在太皇太後的麵子上,自不會虧待她的,”
康熙加重了語氣,盯著胤礽一字一字的道,“你得記著,不管你的額娘去得有多早,不管你是否見過她,不管她是否照顧過你,她都是你的額娘。別人是無法取代的,你心裏的親額娘就隻有她一個!”
胤礽望著康熙發辮上夾雜著的銀發,心下一歎,咬唇點點頭道:“阿瑪的話,兒子記住了!”
康熙這是叮囑他不要忘了自己是赫舍裏的兒子。
康熙還不到三十歲,發中就已生了白發,可見是操心太過了。
日子如流水一般,很快便到了夏天,內務府在翻修好了寧壽宮後,跟著就宣布毓慶宮也竣工了。
康熙大悅,當即就宣布胤礽搬宮。於是,胤礽在樂壽堂住了將近大半年後,又浩浩蕩蕩的搬到了毓慶宮。
站在毓慶宮前,胤礽望望左邊的齋宮,又望望右邊的奉先殿,心下禁不住冷笑,後世之野史小說真是胡說八道,那傳聞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說太子極其淫/亂,甚至還與康熙之妃子私/通,甚至還說是個答應小主,連人家姓鄭都知道。
看看毓慶宮這住處就知道,胤礽若想要去後宮,或者後宮之妃子想要來毓慶宮與他廝混,無論怎麼走都要經過乾清宮、乾清門、慈寧宮,當外廷內宮的侍衛太監都是死人麼!
宮規規定內宮嬪妃不得亂走,甚至都不得各宮胡亂竄門,更不要說跑到外廷來與太子廝混了!
何況,太子出了毓慶宮往內宮裏去,時刻關注他行蹤的人難道不知道稟報康熙麼?這事兒顯然就是不可能的了。
實是後世捕風捉影,詆毀太子之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