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興趣的發展一般經曆:有趣、樂趣、誌趣三階段。對於職業活動,往往從有趣的選擇,逐漸產生工作樂趣。進而與奮鬥目標和工作誌向相結合,發展成為誌趣,表現出方向性和意誌性的特點,使人堅定地追求某種職業,並為之盡心竭力。
結合自身情況,在崗位轉型時可以尋找哪些崗位呢?
探求崗位“精氣神”。
小鄭,大專畢業。2004年3月來到北京,一直是在網吧當網管。五年多了,一直是在做技術,2010年開始思考職業生涯發展之路:繼續做技術,還是轉型去做銷售?
小鄭已經26歲了,還要做技術嗎?做了五年沒有什麼收獲。就算30歲以前能做出點成果,已經把技術學得很好。但30歲以後呢?還要去找技術型的工作?但至少小鄭現在沒有見過哪個公司的技術人員是三十五六歲還在那裏寫代碼的。對於技術人員來說,35歲應該就是一道坎了。
對於銷售行業,小鄭是一點兒也沒有接觸過,完全是從零開始。在他的觀念裏,銷售就是求人買東西,需要去哄別人,去違心地做著自己並不情願的事情。甚至在他看來銷售就是和推銷、傳銷畫等號的。
另外,小鄭對互聯網行業很感興趣,不管下一步是做銷售還是做技術,都不會離開這個圈子的。小鄭想找一個和互聯網相關的銷售工作。比如做虛擬主機、域名這樣的公司。
工作幾年後,職場人就會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尤其是從本崗位著手。小鄭已經意識到了技術發展的瓶頸,開始尋找轉型之路。但公司的招聘都是招聘一個能做或做過崗位工作的人,而小鄭雖然對行業有了解,但對銷售還是一頭霧水,因此,他需要對銷售類崗位進行深入的調研,以便為崗位轉型作好鋪墊。
我們在人才網站看到的招聘信息其實就是一個具體的崗位,比如人力資源職能下的培訓專員崗位。一個完整的崗位探索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崗位描述、崗位晉升通路、背景下的崗位要求。
【崗位描述】
社會上對每個崗位都有一定的、通用的看法,這是大家普遍讚成的定義。但是一些專家、學者、老總、HR等從業人士又對其有具體的、個性化的看法,應該說,對崗位的不同理解是沒有對錯之分的。比如培訓專員的崗位描述就是協助培訓主管做好培訓部門日常事務工作。
每個崗位都有其核心的工作內容,其具體表現為要為公司、部門做哪些工作,在量化了核心工作內容之後,可以依據工作內容來判定自己是否能夠做好以及自己是否喜歡做。完成崗位的核心工作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態度等,即崗位的勝任資格,具體表現為知識(教育背景)、能力(經曆、培訓)、態度(道德等內在素質),當然具體的要求還要結合所在的行業、企業。
比如培訓專員的工作內容有:協助培訓主管擬訂培訓計劃;了解公司內部培訓需求,會同直屬上級共同確認需求;協助培訓主管實施公司培訓計劃,並跟進培訓後效果反饋;聯係各類培訓機構,辦理員工外部培訓事宜;組織培訓材料,開發利用培訓輔助設施;指導各相關部門貫徹落實各項培訓項目;控製培訓支出;管理培訓師,監督、評價其工作方法及工作效果等。培訓專員的任職資格有:人力資源、管理或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曆;受過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技術、職業教育等方麵的培訓;兩年以上培訓部門實際工作經驗;熟悉內部培訓及外部培訓組織作業流程;熟悉崗位培訓流程;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和人事管理軟件;工作積極、勤奮、主動;進取並具敬業精神,富有團隊合作精神。
對於崗位核心工作內容與崗位勝任資格,一般而言,用人單位在招聘通知上都會寫得很清楚,如果為了更加了解,不妨多找一些同類崗位的不同招聘信息,把其中的共性內容進行整理。如果已經鎖定某個企業的某個崗位,為了增加自己的成功率,還可以對此定向崗位進行調研,除了共性的內容外,是否還有一些該企業的特定要求。對照核心工作內容與勝任資格,才能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這份能力去做這個崗位的工作。
【崗位晉升通路】
崗位是在職能的基礎上根據具體需要而分化產生的,所以在同一部門、同一職能上一定會有多個類似的崗位,而了解這個崗位能為自己崗位輪換、工作轉換、升職等帶來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