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企業轉型(一) (2)(2 / 2)

總之,外企的民主製度比較突出,注重效率和創新;待遇好,管理科學,注重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且有完備的培訓體係。

結合企業文化、薪水收益、規模等,筆者把外企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歐美大型谘詢公司及投資銀行,如摩根斯坦利、麥肯錫等,這些公司如雷貫耳,工資是相當的高,但是這些公司工作壓力也超級大。

二是美國超大型公司,如IBM、惠普、微軟、通用。

三是歐洲超大型公司、美國大型公司。如BP(英國石油公司)、西門子、NOKIA、大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戴爾等。

四是日韓超大型企業,如SAMSUNG、LG、SONY、鬆下、日立。

五是港台大型企業、歐美一般企業。

六是歐美小型公司,工作壓力及收入與一些大型民企沒有太大區別,市場上比較多。

七是日韓小型公司,工作壓力很大,收入一般。

外資企業的就業優勢是國際型管理、信息豐富、薪資待遇高。外資企業需要綜合能力強、技術能力強、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與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的人才。

外資企業“不重學曆重能力,強調素質與技能”,應聘者必須精通專業知識,具有極強的敬業精神、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此外,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與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外資企業對人才需求量比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IT、國貿、機電,而純外語類、初級財務、一般銷售、進出口貿易專業則呈供大於求之勢。

【希望民企】

所有的非公有製企業均被統稱為民營企業(建議讀者去網上搜一下201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以便加深對大型民企的了解)。

民營企業的就業優勢是人才需求大、磨煉機會多、發展空間大。民營企業需要一專多能、溝通能力強、敬業、有團隊精神的人才。

據專業人士分析,從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第二產業發展迅猛,第三產業則正在升級階段,勞動力市場上企業的需求量最大,而需求中又以民營企業比例最多。

隻要你真正有才華、有能力,一定可以在民營企業中把握機會,脫穎而出。民營中小企業人數不多,往往要求進來的員工先從企業的基層做起,要當多麵手,技術、管理、營銷都要涉足,這能為提高綜合素質提供更多的磨煉機會。

民營中小企業規模不大,管理架構簡單,員工有更多的機會麵對老板,為決策者所認識、了解,也有更多機會進入決策層,一旦企業發展壯大了,“位子”多了,晉升的機會將會很多。

結合企業所有權、企業規模、發展前景等,筆者把民企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有國家或集體股份參與,意味著有國家部委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海爾、長虹。

二是大型民企,能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大多都是,如蘇寧電器集團、新希望集團。

三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如新東方。

四是有風險投資的中型民企,如學而思教育、北森。

五是自主成長的有上百人的中型民企,處於快速成長期的企業。

六是生存下來的有幾十人的小公司,還處於擴大銷售額的階段。

七是剛創立的有幾個人的嬰兒公司,所有人都是銷售員,活過年底是不小的挑戰。

你現在哪類企業裏工作呢?你打算換到什麼類型企業呢?如若你還沒確定怎麼選,那就繼續閱讀下麵的企業轉型的四大指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