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時光如梭(三)(1 / 2)

土地占有了沒有相應的居民就不算是真正擁有,這點呂哲清楚,但是駱搖是怎麼來發現的呢?

呂哲占領原本屬於百越的領土設立閩南郡與南海郡已經將近兩年半,自占領閩南郡和南海郡之後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些梳理事項。

梳理從字眼上看上去充滿了組織學的味道,可是這些事項無一不是充滿了濃厚的血腥味。沒錯!呂哲派軍前去梳理不是幹別的,就是找出任何一個百越人的部落或人,然後進行一場又一場有針對性的血淋淋殺戮。

大批隻能稱得上二流或者三流的部隊進駐閩南郡和南海郡,他們殺掉了大批百越諸族的各年齡層男子,對於婦女隻留下三十歲以下可生育女子,隻要不是華族血脈就是殺、殺、殺!

任何的擴張總是要流血,不是自己人的血就是敵人的血,不是嗎?在爭奪生存空間的征戰中,從來都是不死你死就是我亡的定律,唯有利刃和鮮血才是永恒。

不殺掉有敵意的異族男子,難道要留下來給自己找不痛快?哪怕現在這些異族沒辦法也沒能力給自己找不痛快,但是當代事當代解決,難道要給子孫留下禍害?這事呂哲可幹不出來。

閩南郡和南海郡針對百越諸族的探索和殺戮一直都未停止,一些清理相對幹淨的區域卻是在分批進行移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三十萬人被移民過去。對於總麵積超過四十萬平方公裏的閩南與南海兩郡來說,隻有三十萬人顯然是意味著還有大片是無人區,所以移民將會是一種長期工程。

整個嶺南的總麵積有兩個閩南郡和南海郡的總和,也就是總麵積超過了八十萬平方公裏,那要填進多少人才合適,又該花多少年來進行移民?

駱搖顯然是從呂哲向閩南郡和南海郡進行移民才聯想出相關的占領策略,未嚐也不是為了穩固後方補給線才強烈要求移民,畢竟有本國黔首居住就代表地方不是空白,有些問題也將得到保證不是嗎?

說到土地麵積,呂哲無聊時看著版圖粗略算了一下,他現在的疆域是長江以南的所有土地以及長江以北部分土地,怎麼算總國土麵積都超過了三百萬平方公裏。

咦,似乎有點不對?呂哲所建立的漢國目前的疆域版圖該是與南宋時期差不多大小,其中秦地以及靠北的部分區域並不算是漢國所有,怎麼還可能比南宋的總國土麵積大呢?答案就在於南宋時期的西南有個大理國,而現在可沒什麼大理國,那片土地甚至更靠西南的土地都是漢國版圖的一部分,同時呂哲也在一年前派出水軍上了後世的台灣島和海南島埋下界碑,因此這兩個地方的麵積也被算了進去。

說到水軍,長江的南陵河段呂哲新開了三個造船廠,閩南新設立的泉州和廣州也各自開辦了一個造船廠,再加上原本竟陵就有的那個,整個漢國目前的造船廠已經增加到六個。

竟陵和南陵的四個造船廠主要的開發方向是內河船,噸位基本是不會超過五百料(相當於一百六十噸),泉州和廣州那邊的開發方向卻是大船。

大船有相當多的種類,其實秦國有在山東那邊製造過兩千料的大船(大概是六百五十噸),秦國製造的大船是一種富船模式,也就是說是一種橢圓形看上去像是洗澡盆外形的船隻,最大的船隻更是足有三千料(九百七十五噸)。

按照古時候的單位一料是現代的0.325噸,呂哲自然是延續這個時候的單位習慣,他將造船廠設立在閩南郡新設立的泉州和廣州純屬是一種無奈,畢竟華夏大地最好的造船基地有許多,像是青島或者旅順那邊,可是現在那些地盤並不歸呂哲所有,不是嗎?

泉州和廣州從隋朝期間有造船的曆史,真正得到大規模開發的朝代是在北宋期間,那個時候的泉州和廣州的造船量達到了世界的百分之七十,曾經創造過一年之內連續下水三千艘五百料以上的船隻。

山川地理的變化會有,但是呂哲認為既然北宋時期泉州和廣州就有優良的天然海港,在上古先秦也必然存在,派人前去勘測的時候果然發現了天然海港,又在其附近區域發現大批的硬木樹種,自然是要在兩地分別建立造船廠。

呂哲並非專業的海員,也沒有學過怎麼造船,但是在信息量極大的時代,無論是看科普節目或者網絡,怎麼也是有點相關知識。他首先提出的是龍骨概念,隨後又將艏尖破水原理簡單的描述一下,隨後就丟給專業的人前去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