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時光如梭(二)(1 / 2)

其實不用呂哲他們去幹著急,列國與秦國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列國沒有滅亡或是秦國不亡就會一直一直的征戰下去。

關心則亂的呂哲一方沒有著急多久,想象中因為陳郡戰事結束會斷掉訂單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在其後不但是秦國,包括齊、燕、趙都相續派來使者商談進一步的貿易。

本來以為要爛在府庫中的商品又有了購買對象,盡管隻是發了一年的戰爭財,但是獲利充足的前提下,一得知不但秦國會繼續購買商品,列國也開出了數量更加龐大的訂單,這一下是徹底的歡騰了。

事情卻不是這麼簡單了,以前各方在陳郡交戰,從嚴格的定義上陳郡是屬於魏韓共有,那麼由呂哲派兵運輸自然不算進入交戰各方的疆土,可是各國現在已經不在陳郡交戰,總不能還任由呂哲軍成建製的進入各國的領土。

前來南陵的各方使者都提出了差不多的提議……

如秦國方麵認為陳郡北邊的陽夏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那邊風景優美江山如畫,是一個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所在,能夠讓那邊成為一個交易地點就太好了。

齊王儋派來的使者也代表齊燕趙三國的君王表示,泗水郡的相縣是一個風土人情無比優越的地方,所以日後的交易地點應該設置在那邊。

如果有地圖的話可以攤開看一下,陳郡北邊的陽夏距離秦國控製的碭郡和三川郡非常近,泗水郡的相縣距離齊國控製的泗水局部也就是二三十裏地。

雙方所選擇的區域都有好幾個共同點,其一是離他們的控製區域近,其二就是選擇的地方都不屬於交易或購買方所有,其三便是這些地方足夠的平坦和開闊。

選擇離自己控製區域近非常好理解,無非就是運輸成本問題,秦國那邊選擇陽夏那是因為中原軍團的本部大抵都在三川郡和碭郡,他們拿到貨物後用很少的時間就能運輸前往各處駐軍那邊,同時也能快速地進行儲存,用以日後的防禦戰或是進攻戰當中;齊國那邊也是相同的距離和儲存原因,呂哲從這裏卻是看出齊燕趙下一步會從碭郡這條方向攻秦。

陳郡或是泗水郡當然不屬於呂哲或是秦、齊、燕、趙,那是魏韓的領土,至少從名義上來說是。

地勢的平坦和開闊具有很特殊的用意,說白了他們都擔心自己的部隊前去運輸的時候遭遇襲擊,這個襲擊可以是來自敵國那邊,也可能會是來自呂哲……

貿易能夠繼續,那麼民生的發展暫時是不用發愁了,並且這一次秦、齊、燕、趙似乎發覺了關於“貿易逆差”的秘密,強烈建議漢國這邊的商賈能夠去他們的疆域走走看看,要是能購買大批的商品那就太好不過了。

也對啊,戰爭太燒錢了,大量的貴金屬在貿易中失去,秦、齊、燕、趙國內必然會產生一種貴金屬急速流失的現象,那麼貴金屬出現空缺也就毫無意外的發生了,有貴金屬持續出產的時候可能能撐下去,但是能撐多久?再則,別忘記這個時候銅不止是作為貨幣,銅還是兵器、甲胄、農具的必須使用到的金屬。

秦、齊、燕、趙肯定是發現自己連農具都快造不出來了,才會迫切希望貴金屬能以交易方式回流,而這恰恰是呂哲早就想要獲得的。

呂哲早就盼著能光明正大的窺視秦、齊、燕、趙各方的山川,商賈受保護的形式下去經商,那豈不是一種肆無忌憚的刺探情報美事嗎?並且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一旦商賈要是出事了,漢國這邊可是能光明正大的要求各方給出一個解釋,如此一來日後想要出兵北上的借口也肯定是不缺了。

持續發展民生,坐看他人打生打死,且一旦虛弱到一定份上就能輕易地摘桃子,呂哲突然發現這樣的生活簡直是……太無聊了!

說無聊是有原因的,民政方麵蕭何與一幹文官幹得不錯,軍隊方麵因為有各自的任務都在向著那個方向準備著,作為已經是大王的呂哲隻要不出什麼亂子就不需要過多的動彈,頂多就是上上朝會,偶爾去各方軍營巡視一下。

所以嘛,最近呂哲經常是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隻能是無聊就帶著一幫自己的女人行走於花園之間,抱孩子、逗孩子來打發時間。

很多君王會害怕寂寞,沒事的時候也會搞出一點事情出來,那是因為君王害怕自己沒有存在感權力逐漸喪失,折騰著折騰著很多君王都把自己的社稷給瞎折騰沒了,但是呂哲完全沒有那個必要,事實上每代開國君王都沒必要瞎折騰,概因勢力本來就是他們創建的,哪怕是不怎麼管事,權力也不是那麼容易被忽視的。這關乎到一種心理學專業知識,很難解三言兩語解釋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