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北疆戰事(2 / 2)

擋住去路的城池看上去比傳統的華族人群居的城池要小很多,可是匈奴人一次試探後立刻明白城池小不代表好打。

匈奴南侵在三年前就已經被秦國獲知情報,為了與匈奴人大戰秦國整整做了三年的準備,隻是由之前的主攻變成了被動防禦。

與馬背民族打對攻秦國並不怕,說實話秦人也不缺遊牧人口,在草原上打對攻形式的遊動戰一點也不會吃虧,在很多時候甚至能依靠文明的先進性打得草原胡人滿地找牙。

打起防禦戰秦軍更是得心應手了,畢竟他們祖祖輩輩就是在這種戰爭形式下生長成年,對上了沒有什麼攻城技巧的草原胡人,雖是處於巨大的兵力差距,但是仍然顯得遊刃有餘。

整整一個月,頭曼率領的三十萬胡人圍攻以定邊城為主要防禦體係的三座城池,打了一個月付出大概二萬人的代價竟是攻不下來,這讓他們開始產生一種暴躁心理。

來自西邊的一個部落首領,叫居次的家夥建議直接繞開難以攻取的秦軍城池,大軍滾滾南下徑直殺入秦地。

這樣的建議要是不以占領土地為目標隻是打草穀的搶劫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匈奴這次南下並不是為了搶劫,他們是與齊、燕、趙約定夾擊秦國,匈奴將會得到河朔地區以及秦國的上郡和北地郡。

以占領土地為目標的戰爭,需要的是擊敗敵軍的軍隊,進行更可能多的殺傷,如此才能在獲得勝利之後保住戰果。再則,有這麼三座城池在背後,哪怕匈奴人並不依賴於後勤補給,背後有一支敵軍的存在也太危險了一些。

還有一些是頭曼沒有明白說出來的,草原上的匈奴與中原列國距離太遙遠了,壓根就不知道中原的戰事戰況怎麼樣了,頭曼是真的攻不下定邊城等三座武城,也是在近一步等待中原的戰況被探知。

大約是在匈奴圍攻定邊城的第二個月,蒙恬才帶著五萬秦軍北上,他將部落推進到第二道防線之後沒有再向北一步,而是做出了分兵將五萬秦軍派遣到各個武城增援,第一道防線的卻是沒有增派哪怕一兵一卒的兵力。

蒙恬這麼做絕對不是昏了頭,匈奴人的機動性非常強,在交戰的時候任何對第一道防線的增兵行為都是送部隊去給匈奴人吃掉。

第一道防線已經起到阻擋匈奴呼嘯南下的作用,作為一名統帥蒙恬考慮的不單單是第一道的秦軍生死存亡,是該怎麼來利用防線層層抵抗,消磨匈奴大軍士氣的同時也是等待戰機的出現。

固守城池最怕的就是沒有外援,畢竟無論城池的防禦體係多麼好,操作它們是士卒,士卒一旦未能得到補充必定會造成人手不足的局麵。當守衛一方的人手出現不足的時候,城池的缺口也就出現了,更別談因為屢次苦戰出現的士氣低落等問題。

匈奴人的攻城手段不多,但是他們的人數實在太多了,到了後期輪換日日夜夜的攻擊之下,定邊城左側的衛星城陷落。左側衛星城被攻破的第三天,定邊城右側的衛星城也宣告被攻破。

作為掎角之勢的衛星城全部失守,定邊城僅剩的三千守軍哪能不明白自己的末日就要來臨?在層層胡人的圍困之下,在胡人是遊牧民族的前提下,三千守軍上從一員偏將下到普通士卒都知道沒有任何突圍的可能性。

定邊城陷落了,它在堅持了五十七天的時候被匈奴人攻破,蒙恬獲知定邊城的陷落不是有誰來稟告,是遙遠的北邊衝天的火光告訴他定邊城不複存在。

是的,守不住無法突圍,定邊城守軍在城破後選擇點火燒城,他們讓近萬的匈奴人為自己的末日陪葬。

秦人耐戰,秦人麵對國殤時不惜性命,不過這並不是秦軍第一道防線一萬士卒全軍覆沒的唯一理由,真實的情況是他們壓根就不知道不會有援軍,等知道之後隻能是拚死力戰,戰到連逃跑也沒有可能活命的時候被少數人帶著用焚城的方式來個玉石俱焚。

蒙恬沒有為前方一萬守軍的全軍覆滅流下一滴眼淚,他沒有流淚的時間,因為第一道防線失陷之後,匈奴人很快就會朝第二道防線逼近。

在秦國的曆史上會怎麼記載定邊城以及衛星城那一萬秦軍呢?絕對是記載這一萬秦軍美好的一切,他們的戰死是出自自願的偉大情操,然後大書特書關於麵對入侵的時候是多麼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