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北疆戰事(1 / 2)

在秋季的第一旬,以匈奴為首的草原胡人呼嘯南下,一頭撞上了蒙恬在陰山以南五十裏建立的定邊城。

草原胡人超過三十萬,驅趕著大批量的牛羊,幾乎是一人雙馬甚至是多馬,以匈奴攣鞮頭曼單於為首。他們是來旅行與中原列國的約定,一同攻打秦國。

匈奴其實是華夏曆史對草原胡人的一種稱呼,其實他們是自稱為“有熊之國”,並且草原上的胡人並不都是“匈奴”這個龐大聯盟的部落,草原之上的部落多到難以想象。

華夏曆史對於所謂的“域外”從來都是不屑一顧……或者說一知半解的,隻要是北方的胡人都會隨意起個稱呼,現在是匈奴,之後還會有鮮卑、突厥、蒙古什麼。

鮮卑要加上相當多的胡人,例如與鮮卑不對付的東胡後裔。

突厥倒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因為是拓拔氏、齊氏等胡人當權,對於突厥的了解總算不是一知半解和憑空猜測(或叫捏造),給分清對了,所以除了突厥之外還記錄了柔然、高車、契丹等等遊牧民族。

蒙古嘛……,別忘了鐵木真是怎麼崛起的,那是擊敗了無數的部落才壯大了蒙古,在此之前什麼車烈部、金帳汗國之類的多得是。

今次被攣鞮頭曼召集南下的部落相當之多,幾乎是將漠北和漠南的部落全部召集了個遍,其中就有昆邪部落、休屠部落、盧屠部落、奧鞬部落、犁汗部落、休旬部落、甌脫部落、西祁部落……等等。

被攣鞮頭曼召集的部落很多都是征服了西域之後新產生的部落,有些則是東胡那邊投靠過來的部落,這些部落裏在西漢期間又發展壯大,一直是到劉徹發動“百年戰爭”之前例如昆邪部落、休屠部落、盧屠部落的頭領都相續稱王。

在目前嘛,除了攣鞮頭曼的主幹部落之外其餘的部落並不算強大,且在這個時候匈奴還沒有分出具體的官職,如左賢王,次左穀蠡王,次右賢王,次右穀蠡王之類的所謂“四角”,這個還要到冒頓時代才會出現。

冒頓這個時候才從月氏人那邊逃回沒多久,這一次頭曼南下他並沒有隨行。

或許很多人沒有印象,但這一次頭曼單於率軍南下在正版的曆史上正是給了冒頓訓練一萬騎兵的機會,這些騎兵被訓練成了死士,後麵冒頓射鳴鏑,萬箭齊發射殺死頭曼的就是這幫人。

按照曆史的記載,現在匈奴的總人口該是在八十萬到一百萬之間,頭曼單於率領三十萬算是抽空了草原上的人口。在正版曆史上蒙恬率秦軍與匈奴鏖戰,秦軍殲滅了大約十萬的匈奴人,以至於匈奴十年之間不敢南顧。

現在曆史被改變了,因為暴亂過早發生,秦在中原要應對齊、燕、趙三國,在西邊要應付羌人與諸越,西南又要提防呂哲可能的攻秦,蒙恬手中的兵力一再被壓縮,比之曆史上的三十萬秦軍少了整整三分之二。

十萬秦軍要防禦大秦長達二千裏以上的北疆,說實話是無論如何也不夠用的,索性的是蒙恬修建了眾多的武城,預測匈奴人會從陰山方向發動的預判也正確。

三十萬匈奴人出陰山南下,他們撞上定邊城的時候似乎是有些莫名其妙。

頭曼為什麼莫名其妙呢?是因為再此之前匈奴人與月氏人在大戰,所有的精力都被牽扯在西邊,在東方隻是一些部落在遊牧,並沒有太過關注秦國的動向。

要南下侵略竟然不做任何情報刺探看起來很草率是嗎?但是這樣才符合實情,現在的匈奴並沒有具體官職,依然是蠻荒形式的部落首領、長老、大頭目、小頭目的分級,能夠奢望這樣的體係會分工明確嗎?

定邊城被蒙恬修建得十分堅固,因為是據守在第一條防線的城池,它采取的是模仿自呂哲建造的棱角形狀,城牆高度約是三丈,城牆段上除了布置床弩之外,學自南陵城防禦體係的懸刀、滾石係統也裝了不少。

可以說駐有八千秦軍的定邊城,它除了沒有護城河之外該有的城防設施一點都不少。另外,在定邊城的兩邊還有二座縮小版的定邊城,分別駐有一千秦軍,三座城池成為一個掎角之勢。

匈奴人被城池擋住去路的時候是發懵的,他們記得很清楚在二年前這邊是一片平地,很不明白在兩年之內怎麼會出現三座城池。

說來也是,因為時代限製性的生產力,想在兩年之內建造一座城池並不是那麼容易,偏偏秦國不止是修建了一座城池,是一大二小的三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