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龐然大物的誕生(下)(1 / 2)

選擇在冬至節日舉行稱王建國是呂哲親自確定的事情。

冬至節是這個時代的新年,現在人們還不將新一年的開始定在春節時分,因此呂哲選在冬至節當日舉行稱王建國未必沒有喜上加喜的意思在內。

稱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祭祀上天與八方鬼神,那麼按照既定的習慣是要建造祭祀台。同時,因為有鄉間飲祀的習慣,呂哲還需要廣派人手到治下的各處鄉間將六十歲以上德高望重的老者請來參加典禮,這就要花掉不少的時間。

鄉間飲祀不是什麼太複雜的事情,就是一鄉的鄉民在某個節日相聚,由鄉裏的三老主持共同飲酒作樂(le),在祭祀之後三老評價鄉裏的所有“裏”今年的勞動成果,哪一個裏得到三老的稱讚那將是非常有麵子的事情,哪一個裏被批評也將會使得那一個裏沒臉見人。

鄉間飲祀到了宋朝期間,呂大防經過改良之後出現華夏第一部“鄉間公約”。什麼是鄉間公約呢?既是在宋律的基礎上明確規定的守望相助。史稱《藍田鄉約》,內容是在日常生活禮儀規範,鄉人互助條列,互相勸善戒惡規誡,目的是為了使風俗淳厚。

呂哲恰好是知道《藍田鄉約》的人,現在還沒有明文規定鄉裏間守望相助是一項法律,不過並不妨礙他對於稱王建國需要邀請德高望重的老者持歡迎態度,本身也想親自與老人們接觸一下,了解各鄉的實際情況。

在距離冬至節的前六日,呂哲終於有了自己的直屬後代,那是衛姬生下的一名男孩。

衛姬生下男孩的第三天,呂雉也是臨盆,給呂哲生下了一名女孩。

終於是有血脈了,追隨呂哲的眾人無不是欣喜萬分,更加讓他們欣喜若狂的是在一男一女的誕生之後,趙婉也傳出有了身孕的消息,這樣一來除了新近被接納的熊女和趙欣,呂哲的女人可都是生產或者懷孕,證明呂哲傳遞血脈根本沒有任何問題,著實是讓更加臨近稱王建國的氣氛變得更為熱烈。

衛姬本來是想要一名閨女的,可是卻生下了男孩,這讓她產生極大的憂慮。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概因衛姬太明白一個沒有強大母族助力的長子會有什麼命運了,她也不覺得自己是受到呂哲多麼的寵愛,怎麼會不替剛剛誕生的孩兒未來感到心優。

呂雉則是非常渴望能有一名男孩,可是偏偏生下的是一個女孩,這讓她的情緒幾乎失控。

長子啊,要知道呂哲現在還沒有正式定下誰到底是主母,那麼生下長子的人一定是有資格競爭的,畢竟那是呂哲第一個可以傳承的血脈,長幼有序的社會環境裏太占有優勢了。

呂哲在對待女人上麵有些馬虎,他當然沒有看出衛姬的憂慮和呂雉的不甘心,但是在對待自己的血脈上卻是展現出一種強烈的關愛。

自孩子出生後,呂哲就將衛姬、呂雉以及孩兒安置在非常靠近辦公場所的大殿,倆人不過是隔著一條走廊。他有時候在處理公務時想起自己的孩子便會放下手頭的事情,赤著腳“噔噔噔”踏著木板一陣飛跑,這邊抱一個那邊抱一個,最後成了兩條臂腕各自有一個孩子,一臉笑嘻嘻的表情逗著玩。

隻要是宮城裏的人都發現一個特點,呂哲對待孩子並無男孩女孩的區別,甚至在某些時候呂哲對女孩所表現出來的寵愛要比男孩多一些。

不明白的人以為呂哲是寵愛呂雉多過於衛姬,這一點也讓呂雉更加不甘心自己生下的是一名閨女,認為她本身就有沛縣係的幫助,再加上呂哲寵愛,要是生下的是男孩絕對有資格爭奪未來王妃的位置。

其實呂哲哪裏是寵愛呂雉多過於衛姬,他是按照現代人的心理在看待自己的孩子。認為女孩長大了總是要出嫁,能多疼愛一些就疼愛更多。男孩子卻是一直會待在家中,有的是朝夕相處的時間。這樣一來也就對女孩表現出更多的父愛,並不是因為生母是誰的關係。

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襖,呂哲可不管這年代沒有棉花製作的棉襖,初為人父在接見眾臣時樂嗬嗬抱著女孩,讓一眾不明所以的人更加以為自己效忠的對象寵愛呂雉,寵愛到連在商議稱王建國大事都隨時抱著閨女的地步。

“主上,列國前來朝賀的使節團已經全部抵達,”叔孫通被安排為稱王禮儀官,負責封王時的諸多禮節安排,“秦國公主也隨同使節團一同抵達南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