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讓我們創造曆史吧!(上)(2 / 2)

“都是健兒啊!”虛弱無比的唐傑看著暮色中的士卒發出了感慨。

周敢卻是沒搭腔,平常戰死也就戰死了,作為敢死之士戰死能獲得三倍的撫恤,都是當兵吃糧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沒命,有了那麼優厚的哀榮,自然是無牽無掛等著死戰。

“其實啊,都在害怕死亡那一刻的來臨,將話講清楚了才好。”唐傑說的是向全軍通告戰況,明明白白告訴他們現在的處境。

周敢依然不怎麼理解,連續苦戰那麼多天,士氣低迷已經是現狀,不是那麼一件事兩件事能提高士氣的,他覺得僅剩的一千五百士卒以其說變得士氣高昂無懼戰死,不如說是知道自己戰死也能確保家人不會因為失去主要勞動力變得艱難……哭喊無用,不如就坦然一些。

“鼓擂起來,就那個……那個主上在南陵閱兵的鼓樂!”唐傑說得太大聲了,身體虛弱就是一陣咳嗽。

閱兵時的鼓樂?其實就是戰鼓加上秦箏還有號角,那是非常複雜的一套音樂,沒有經過起碼幾個月的彩排和演練是絕對無法演奏,哪裏是西岸的呂哲軍能演奏出來的。

周敢也不做糾正,甚至壓根就沒挪動一下腳步。

偷襲啊,陳紹是要帶五百人去偷襲,怎麼能大張旗鼓呢?那可不變成了通知敵軍己方要有所行動了。

已經交出指揮權的唐傑純粹就是一種情感上的抒發,真正做主的是周敢。

需要念點什麼戰詩詞嗎?需要的,那是對敢死之士的一種尊重。

一個族群要是連敢於效死作戰的勇士都不尊重,哪怕這個勇士是“有償”的勇猛,那這樣的族群也沒什麼希望了。不尊重反而去嘲笑去譏諷,這樣的族群就等著滅亡吧!

穿開明泮亦不是神仙,嶺南各族的首領也不會是,他們正在協調夜幕降臨後哪些部落作為前鋒軍,哪些部落又是什麼梯次的作戰序列,完全不知道那支被河水隔離開的呂哲軍已經打算來一次主動的反擊。

算上今天其實已經是第八天了,在這八天裏呂哲軍沒有做過任何一次反擊行為,這種常態不免也就讓包括開明泮在內的聯軍頭目們思維固定化。

他們這一次的坐作戰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哪怕打到天亮都要吃掉西岸的呂哲軍,為這一次軍事行動“點”下一筆注腳,然後就該轉身進入黑茫茫的原始森林向後撤退一百餘裏,在下一個河道西岸構築防線,再重演一次類似於離水這邊的交戰。

因為是要發動總攻擊,該次的軍事行動來自甌雒國軍隊也會參與,一切都顯得無比的慎重,反而將往日裏早該發動進攻的時間給延後了。

數千人行動發出的動靜不小,上萬、幾萬人的戰前準備動靜就更大了,原本還懷疑唐傑說敵軍今晚要發動總攻擊的軍官,他們聽到林子裏的動靜那麼大也就再無懷疑。

西岸呂哲軍的營盤在被加固,他們總算是有機會拿出華夏軍隊的“好戲”也是最為有優勢的軍事技巧,什麼拒馬、鹿角、鐵蒺藜等障礙物在敵軍進攻必然經過的道路上布置起來,為了掩護陳紹一眾人等也發動了一次侵襲。

所謂的侵襲自然是有限度的搶占一部分森林位置,這件事情唐家親自帶隊的時候受創成了半死不活的慘樣。有了這次侵襲,呂哲軍的營盤中才有數量眾多的篝火,嶺南各族本身在準備總攻,呂哲軍的這次侵襲倒是沒有引起多麼大的注意,甚至嶺南各族為了不打斷自己的備戰部署還有意地不激烈作戰讓開了部分區域。

說到底除了甌雒國的軍隊算是正規軍,嶺南各族的武裝就是一些烏合之眾罷了,這些烏合之眾敢於搏命作戰,但是在一些軍事部署和常識上麵怎麼說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的。

在敵軍避讓的前提下,侵襲的呂哲軍為難了,他們是需要發生比較激烈的交戰才能對五百來士卒沒有歸營做出一個合理的掩蓋,沒有怎麼交戰出去近千人隻回去一半,那豈不是當敵軍都是瞎子和笨蛋?

“不管了,本身就是冒險,直接該怎麼幹就怎麼幹!”陳紹果然是有膽色的人,一咬牙也就帶著五百敢死之士消失在樹木和植被茂密的叢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