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讓我們創造曆史吧!(中)(1 / 2)

在沒有夜視儀的時代裏進行夜間作戰其實並不是太好的選擇,概因在沒有充足的營養之下人基本是沒有夜視能力,一手拿著火把一手拿兵器廝殺很礙事。

嶺南各族聯軍是已經不計較傷亡了才不顧夜間可能發生的亂戰……也就是不知道殺的都是誰,是敵人還是自己人,他們才晝夜發動進攻。其實從這一點來看,呂哲軍稱呼他們為蠻子真的是一點沒錯。

陳紹帶人撲進林子的時候,連他在內有多少算多少都是一個一個手搭著肩膀在走路,這樣一來五百人就分為五個百人隊,一個搭著一個形成五條長龍。

非常認真的說,要是沒有足夠的組織度(即操練和協調性),玩起夜襲來真的和自殺差不多,陳紹所率領的這五百人並不是呂哲軍的精銳,說實話真的是有點玩不轉的。不過呢,人被逼急了的情況下什麼都幹得出來,再給予一定的價碼,那做什麼都不奇怪了。

夜間的森林什麼聲音都有,大隊人走動起來的悉悉索索的動靜,再加上時不時一聲不知道什麼猛獸發出來高昂的吼叫聲,尤其使人覺得心裏涼梭梭的。

幸好啊,嶺南各族設立起來的營寨是有亮光的,雖然不是猶如白晝那般,可是隻要是軍隊在夜間都會燃起篝火,這是防止敵軍偷襲也是給予值夜的士兵取暖。

其實嶺南各族包括甌雒國軍隊的篝火安排都不正確,他們是在圍欄之內胡亂的點亮篝火,不像是華族軍隊會在軍營之外每間隔多少米就點燃篝火。

為什麼要說是錯的呢?很簡單的道理,燃燒篝火除了為了給士兵取暖還是一種視野措施,在營外保持足夠的光線是為了防止敵軍會悄聲無息的摸過來。要是華族的軍隊(指正規軍),哪一支軍隊會在營內設置篝火不是在營外,營內哪怕是燃燒篝火那也是在空曠的校場處,離士卒們帳篷近的地方別說篝火,連一點火星子也絕對不會看見。

逐漸摸近了的陳紹看見敵軍不管是營寨還是篝火的布置都顯得業餘是心中狂喜啊!該是業餘到什麼份上才會幹出在營寨外沒有預警篝火,營寨內反而內到處都設置篝火的蠢事,他讓後麵的人全部伏身貓著,就等著先行一步的斥候回來稟告了。

派出去的斥候還沒有歸回,敵軍的營寨卻是響起了一片吵雜之聲,大概是兩刻鍾左右,斥候是回來,可是敵軍也從營寨中出去了好幾千人。

“不是我們被發現了吧?”陳紹其實不用特意壓低聲音,他們距離敵軍營寨該是一裏,除非敵軍之中有順風耳的存在,不然在那麼吵雜的環境下是絕對注意不到的。

斥候全身都是黑漆漆的,在少量的光線下那雙眼眸顯得極為明亮。他咧了一下嘴巴好像是在笑,也壓低聲音:“一路摸過去沒有發現明哨,除非是敵軍躲藏得太嚴密了發現不了,不然也沒有發現暗哨。”,他的口音聽上去有點奇怪。

陳紹能理解為什麼斥候是這樣的口音,畢竟是歸化的百越人,不同於華族各國的說話腔調和音節也不奇怪。他一邊頷首又問另外一名斥候。

另外這名斥候就是華族人了,他也說出了與那名歸化百越斥候相同的情報。

陳紹連續問了七八名斥候,得到的結果都是不盡相同,他低聲“嘿嘿”笑了兩聲,沒有任何廢話就站立起來:“準備燃燒物,也做最後的戰備檢查!”

是的,就是站起來了,並且是一個不落的站起來。

在植被茂密的環境裏,到處都是樹幹、與人身高差不多的雜草和不知名的植物,他們站立起來的時候其實是被遮掩住的。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中,偶爾會出現金屬相碰的響聲,低聲的交談時不時也會冒出幾句。從某些方麵來說,陳紹率領的隊伍也不是一支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夜襲行動的部隊。

人與人搏殺的動靜在夜晚傳遞起來似乎更為清晰,遠方傳來了呐喊,之後是戰鼓聲和蒼涼的號角聲出現,那是敵軍又在冒著漆黑進攻了。

“全軍注意,聽我號令——”陳紹沒有壓低聲音了,他舉起手裏的戰劍向下一劈:“殺!”

一片應“諾”之聲再次展現這支呂哲軍的不專業,他們喊完之後快速奔跑起來,因為光線不足的關係很多跑著跑著突然一栽失去身影,不過很快就爬起來繼續衝鋒。

秦時的一裏也就是現代的三百米,這支五百人的呂哲軍一直跑到敵軍營寨一百米之內,嶺南各族和甌雒國的軍隊都還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