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形勢的預測很準確。”始皇帝歎道,“無論朕如何努力,都無法挽救,難道中土真的要再次陷入分裂和戰亂?”
寶鼎握住始皇帝的手,麵露微笑,信心十足地說道,“這天下是我老嬴家的天下,現在是,將來也是,誰也奪不走。”
始皇帝下詔,章邯出任北軍統率,鎮戍北疆。
舞陽侯楊端和出任護軍中尉,臨洮侯羌廆出任大監軍,北平侯辛勝為中將軍領藍田大營。
三天後,始皇帝在寶鼎的陪同下,返回鹹陽。
始皇帝下詔,武烈王公子寶鼎出任大秦丞相,同時免去其太傅、上將軍官職。
公子寶鼎入主丞相府,獨攬帝國相權。
寶鼎上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穩定鹹陽政局,穩定地方局勢。
人事調整的幅度非常小,以此來確保中央和地方度過眼前的難關。同時寶鼎親自給地方大員寫信,善加安撫,尤其是太子扶蘇和五位封國王,寶鼎更是反複囑咐,務必相信他們的父皇,務必要守護老嬴家的江山。
二月,始皇帝下詔,大赦天下。
不久,始皇帝采納了寶鼎的奏議,詔告天下萬民,大秦從現在開始,集中國力穩定中土,恢複國力,“與民休養、輕賦薄徭”之策在未來十年內絕不改變,在未來三十年內也是大秦的基本國策。
對於天下萬民來說,這是大秦皇帝的承諾,這就是希望,不管能否變成現實,它都是希望。隻要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對於地方郡國來說,這是大秦皇帝發出來的一個友善訊息,“集權”的步伐會暫時停止或者延緩下來,那麼,地方郡國將采取何種回應態度?
現在主掌朝政的大秦丞相是武烈王公子寶鼎,而公子寶鼎一貫堅持“集權”和“分封”共存的過渡策略。很顯然,迫於武烈王強悍的實力和崇高的威信,地方勢力在自身實力沒有壯大到足以與其抗衡的時候,是絕不願意與其正麵對決。如此一來,“集權”和“分封”的矛盾就會緩解,中土和地方的激烈衝突就會緩解,國內的緊張局勢也會隨之緩解。
武烈王公子寶鼎出任大秦丞相,主掌朝政,最大的作用就在這裏。他隻要往這個位置上一坐,“集權”也罷,“分封”也罷,都不得不暫停幹戈,雖然不能化幹戈為玉帛,但最起碼可以做到互不幹涉,始皇帝在大秦本土全力集權於中央,而“分封”貴族集團在關東各郡國全力以赴發展壯大,為日後實現“分封”打下基礎。
四月,寶鼎上奏,為肅清六國餘孽,徹底鏟除動亂隱患,懇請始皇帝擴建紫府,增加秘兵,並派駐到各郡國,專門負責清剿叛逆。
六國餘孽的猖獗活動造成了關東地區叛亂頻繁,局勢動蕩不安,歸究起原因,就是關東地方郡國清剿不力,甚至是故意縱容和推波助瀾,試圖以地方局勢的動蕩來挾逼中央滿足他們的私欲。
寶鼎這一策略的主旨就是由中央直接負責清剿六國餘孽,從而減少地方叛亂,穩定地方局勢,遏製地方勢力以局勢動蕩來脅迫中央不斷地妥協,但此策的弊端也不小,黑冰權力大增,而特殊群體掌握特殊權力,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
朝議上有反對的聲音,但寶鼎這位丞相太過強勢,反對者本來就畏怯,然後在他一連串的質問下,潰不成軍,根本招架不住。
始皇帝也考慮到了黑冰權力大增的弊端,但相比現階段實施此策帶來的好處,這個弊端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於是始皇帝下詔準行。
蒼頭正式出任秘軍統率,此策由他主持實施。
紫府擴建,秘兵則直接從藍田大營招募百戰悍卒。短短一個月內,秘軍便擴充到五千人,然後分成五十隊,急速趕赴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叛逆活動猖獗地區執行清剿重任。
轉眼間就是春耕,春耕之後是夏糧收割,中土各地喜獲豐收。
寶鼎和中樞大臣們經過數月的商討,拿出了修改刑律的策議。
大秦嚴刑峻法,但刑律過重,尤其連坐製,更是嚴酷無情,所以寶鼎聯合廷尉府,結合統一後的具體情況,修改了一些不合時宜的條款,並建議分階段逐步廢除極端的酷刑和連坐製。
經過數次朝議商討,這一策議終於獲得了通過。始皇帝下詔,命令廷尉府修改刑律。
始皇帝三十五年正朔,始皇帝詔告天下,頒布新刑律,並大赦天下。
冬天到了,鹹陽忙於接待各郡國上計使,而北疆則局勢緊張,匈奴人開始傾盡全力攻打河西。
上計結束,寶鼎在朝議上宣告,中央財政徹底擺脫危機,帝國國力正步入高速恢複期,樂觀估計,三到五年內,如果上天眷顧,帝國風調雨順,那麼帝國國力將恢複,並緩慢轉入發展期。
始皇帝非常高興,在鹹陽宮擺下宴席,犒勞文武百官和各郡國上計使。
深夜,始皇帝和寶鼎、蒙武、公子騰、趙亥、公子成坐在禦書房裏閑聊,談到高興時,笑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