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火燒大了(1 / 3)

始皇帝三十三年冬,北疆大雪紛飛,武烈王公子寶鼎接到了皇帝的詔書。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不僅僅鹹陽政局劇烈動蕩,張唐、公子豹、王翦等老臣也先後辭世。始皇帝親自趕到頻陽為王翦送葬,回程途中病倒,車駕隨即停於甘泉山林光宮。

李斯終究還是死了。

始皇帝的反擊激怒了大秦本土貴族,必欲置李斯於死地。李斯最終選擇了自殺,否則九族難逃誅滅之禍,受到牽連的子弟門生以及部屬也難逃身死族滅之禍。

李斯是“焚書”之策的謀劃者和執行者,為了統一中土文化和堅持法家學術思想,他成了關東士人的死敵;同時他又是堅定的中央“集權”的“急先鋒”,成了大秦“分封”貴族集團的死敵;在最為關鍵的時刻,他又置天下萬民的生死於不顧要發動北伐,迫使武烈王公子寶鼎不得不出手相擊;李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終成了孤家寡人,他不死,誰死?

蒙嘉也死了,在始皇帝和“分封”貴族集團搏殺的最為激烈之刻,蒙嘉憂懼鬱憤,突然暴斃。

李斯和蒙嘉的死亡,給了始皇帝沉重一擊,也讓他在“慘勝”之後凶性大發,一口氣誅殺了隗藏等五位楚係大臣,把已遭罷黜的隗狀趕出了鹹陽,遠禁於成都。

始皇帝摧毀隗氏外戚,重創楚係,不僅僅要打擊“分封”貴族集團,更是迫於形勢的嚴峻,不得不掌控巴蜀和荊宛,以確保中央對本土疆域的絕對控製。

太子扶蘇苦諫無果,在朝議上失聲痛哭。

始皇帝勃然大怒,把太子扶蘇趕出了鹹陽,讓他去東北疆坐領燕國,鎮戍邊陲。

這個冬天對鹹陽來說格外寒冷,冷得刺骨,連血都凍住了。

始皇帝病重,太子被逐,朝中連個代理國事的丞相都沒有。太尉蒙武、禦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郎中令公子成、治粟內史甘羅和少府卿趙高等公卿大臣們隨即聯名請奏,懇請始皇帝急召太傅、上將軍、武烈王公子寶鼎回京總揆軍政主掌大局。

始皇帝詔準。

寶鼎沒想到自己點起的一把小火竟然“燒毀”了鹹陽,鹹陽政局在短短時間內就麵目全非了,這種驚人的變化即便是他這位始作俑者也是目瞪口呆。

歸究起原因,寶鼎不得不承認,“集權”和“分封”的矛盾在“焚書”之後,已經激烈到了爆發的邊緣,即便沒有他點起這把小火,鹹陽政局也會發生同樣的劇變,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感謝上天的眷顧,正是得益於“以夷製夷”策略的成功實施,得益於匈奴人忙於撲滅自家“後院”的大火,連續兩年都沒有發動對河西的攻擊,終於給寶鼎穩固北疆防禦贏得了足夠的時間。

現在他可以離開北疆了,可以把北軍放心地托付給章邯了。

“我曾經說過,當大秦陷入危難之時,能夠力挽狂瀾的就是你。”寶鼎對章邯說道,“你以前肯定不相信我這句話,現在呢?現在你相信了嗎?”

章邯感激涕零,俯身拜謝。

“今天,你給我一個承諾。”寶鼎鄭重說道,“你必須承擔起這個使命,因為從這一刻開始,你是北軍最高統率,你擁有帝國最強悍的武力,隻有你才能在帝國最為危急時刻挽狂瀾於即倒。”

“終我一生,誓與大秦共存亡。”

章邯舉手發誓,慷慨激昂。

寶鼎連夜離開代北,飛赴離石要塞。與北軍右副率辛勝會合之後,兩人聯袂趕赴鹹陽。辛勝離開北疆後,北軍統率之中,再無老將。

始皇帝三十四年初春,武烈王公子寶鼎抵達鹹陽,飛赴林光宮覲見皇帝。

始皇帝的病情未見好轉,情緒也頗為頹喪。

鹹陽政局經過這番劇烈震蕩後,始皇帝和中央權威慘遭打擊,雖然中央加強了對本土疆域的控製,但對關東地區的控製力卻更為削弱,而始皇帝的“集權”之策更是遭到了重創,甚至可以說倒退了,如果不是寶鼎把北軍的控製權完整上交中央,後果不堪設想。

始皇帝和公卿大臣們之所以請回寶鼎,由其總揆軍政代理國事,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裏。現在真正能代表中央威懾地方的就是武烈王公子寶鼎了。

兄弟兩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心情都很沉重。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中央的“分封”貴族集團固然遭到打擊,但“集權”貴族集團更是遭到了致命性的一擊,關東係更是繼馮氏和關東博士集團的覆滅之後,再一次遭到了重創,其政治勢力基本上土崩瓦解,剩下的蒙氏和周青臣、司馬空等大臣已經難以支撐,再也無法給始皇帝以強有力的支持了。

兩大對立集團打得兩敗俱傷之後,“分封”已經壓倒了“集權”,中央事實上已經無法阻止關東地方勢力的壯大,也就是說,寶鼎這個“漁翁”不但沒有從“鷸蚌相爭”中得利,反而不得不獨自麵對更為嚴峻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