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突襲薩爾滸(2)(2 / 2)

卞為鸞繼續道:”我軍計劃如下:

一、三月六日辰時出發,行軍二十七裏,晚間在稗子峪宿營,這裏易守難攻,行軍期間,軍隊需要保持足夠的體力,以備隨時作戰。

二、全部騎兵作為全軍的斥候兼前衛,超前主力五裏,不可超過十裏,這樣步兵可以及時支援。

三、三月七月,行軍三十一裏,在阿及村北麵的一條山穀宿營。

四、三月八月,行軍十九裏,在薩爾滸對麵的無名山穀宿營,位於渾河北岸。

五、假設尚間崖一帶駐紮有建奴軍隊,如敵軍兵力強大,我軍則退回,繞道回沈陽。否則則在此與建奴建奴交戰。

如沒有敵軍,繼續前進十二裏,在這個廢棄的牛家村紮營。這裏是最適合抵抗可能的攻擊最理想的位置。

六、後續行動在抵達渾河北岸後再做決定。

各位有什麼建議?”

“大人,偵察敵情用不了兩百二十三人的騎兵陣,有二十騎就足夠,整個騎兵陣偵察是很容易暴露的。”騎兵陣長邊高林質疑用全部騎兵偵察。

“大明和建奴是否都用你的方法偵察敵情?”

“是的,下官以前也曾帶領騎兵偵察敵情,用的就是這種辦法,建奴也是如此。沒有人使用整支軍隊的一成左右的兵力偵察敵情。”邊高林肯定的回答。

“嗯,你說的也有一定道理,不過我要堅持自己的做法,理由是你我所說的偵察敵情,這是兩種不同的看法,那麼第二條改為如下,全部騎兵分成兩個部分,二十騎在前方為前哨,其餘在後為前衛,兩者距離由趙千總決定。

為什麼說你我的看法不同,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假設尚間崖有同樣兵力的建奴,那麼敵我雙方的偵察敵情的兵力是否完全相同?”

“大人,沒錯。”邊高林答道。

“好,那麼雙方偵察敵情的騎兵往往會相遇,結果通常是我軍吃虧,建奴騎兵就會看見我軍主力,了解我軍的大概兵力、武器裝備和步騎比例的軍情。假設戰力相同的話,雙方都無法了解對方的情況,因該一般情況就是如此,對不對?”

“大人,是的,沒錯,第一種可能要大於第二種可能,我們的騎兵打不過建奴。”邊高林思考一會兒答道。

“按照我的方法,無論出現那一種情況,我軍前衛繼續前進,是否可以消滅建奴的二十名夜不收?是否可以了解建奴的大概兵力。”

“是,大人,十個人對付一個人,再打不贏的話就沒有道理可言,建奴的夜不收最多也不過逃走幾個人,我們完成偵察任務沒有問題,而建奴就無法完成偵察任務。”

“好,結果已經很清楚,建奴無法偵察到我軍主力的情況,而我軍可以了解到敵人大概的兵力和布署。

因此你的任務是擊退建奴的偵察騎兵,偵察建奴的主力情況。

如果建奴主力的戰力不強,你的任務還可以是,一是進攻敵人,迫使敵人展開作戰隊形。

二是拖住敵人從而使使敵人的措施和意圖提前暴露。

三是抵抗敵人的進攻使我軍主力贏得完成戰鬥準備所需的時間。

四是如果敵人主力強大到你無法抵抗,就要撤回,不要做無所謂的犧牲,勇敢是軍人首先具備的素質,但是絕望的戰鬥就要撤退,否則,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官。

這些情況要取決於你對敵我雙方戰力的判斷。”

“大人,你說的很對,假如北路軍按照你的方法去展開行動,主力就有足夠的時間構築堅固的營壘,我軍損失就會小很多,或者建奴的損失會大許多。”

“嗯,你說的最主要的原因隻怕是我軍有太多不合格的官兵,因此我蓋遼軍首先要嚴格挑選士兵,先不談論題外話,以後我們還要總結此次戰敗的教訓。

以後我軍偵察一律廢除以前的做法,改用我的方法去做。還有沒有其他意見?”

“將軍,我有個問題,也是關於偵察方麵的。”參謀官卞名宗提出了問題。

“有問題就直說。”

“我軍出發九裏,剛過想龍山,此時,前麵可以遠望十五裏遠的東堡村,我覺得應該將整個陣的騎兵派出到東堡村,那裏有兩條道路,往東可以不經過稗子峪,騎兵可以直接的先後的偵察到斐芬山和尚間崖的情況,往東南不遠就是稗子峪。”

“說的好,我說的是針對山區的,平原地區,前衛部隊可以超前主力二三十裏,東堡村的東邊有一係列的山林,騎兵可以派出幾人,利用山林的掩護,偵察敵情,指揮官應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對於卞名宗的觀察能力,卞為鸞提出了表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