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朗看著一疊疊放在自己案桌上的探馬情報陷入了沉思,這個時代沒有因為他的到來而發生軌跡上的偏轉,看來順應曆史是自己必須要遵從的事實,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
袁朗揉了揉高漲的太陽穴,他現在沒有心情再去關注常山郡之外的其它事件了,因為他自己這邊現在就已經忙的不可開交了。
這一個月以來,袁朗在常山郡實行了幾項大的項目,首先他進行了自己早就想弄的人口普查,這不查還好,一查下來頓時發現人口數目跟之前郡守府在冊記錄的嚴重不準,各個地方都有瞞報、虛報的情況,之前的人口數目是全郡上下包括屯兵、外來人口、離鄉人口、生老病死、添丁等等,一共加起來是二十三萬多,可如今查下來居然有近二十五萬,明麵上看是差了兩萬人,但是這裏麵有這些年因為戰爭銳減的人數在裏麵,而且外來逃難到常山郡的人口還在增加,所以這樣一算起來,至少是五萬的誤差,這不能不說是個天文數字。
袁朗不怕人多,就怕懶散無事可幹、無田地耕種的人多,所以袁朗立即下令,將外來戶人口分散安置在各個地方鄉村,給他們田種,並且協助他們修建住宅,重建當地受戰爭影響而破碎的村莊。
這事安排下去之後,袁朗又對軍籍人數做了一次大的篩查,將陣亡的、領空餉的、年歲頗大的,全都從軍冊中清除了出去,當然,也發放了相應的補貼銀兩,不能斷了人家或者其家人的收入來源,體力允許的還發放了農具以及農田,讓他們退伍還田,自給自足。
軍士少了,當然就得募兵,這事袁朗做的比較低調,因為鄴城最近對自己盯的緊,募兵這種事情尤其敏感,他還是小心翼翼的將募兵範疇放在了常山郡轄地之內,像袁紹那樣明目張膽的向全州征募兵勇,他算是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
但是結果還是喜人的,袁朗的的軍馬還是在一個月之內多了一萬多人,這裏麵一部分是在郡暫住,外來逃難的青壯年,一部分是郡內的原住民,他們聽聞袁朗的軍餉給的多,給的及時,所以都是搶著來的,這不得不出乎了袁朗的意料。
“將軍,軍籍人數統計出來了,一共是四萬零七百八十六人,其中中級以上將官五十六人……”
現在給袁朗在做著彙報的是甄儼,他也是此次來參加募兵的,袁朗起初見到他時他已經在新兵營待了有半個月了,皮膚黝黑黝黑的,袁朗一眼還沒瞧出來,要不是張燕給介紹,袁朗還真就把這個人才給錯過了。
甄儼家教淵源,是個不可多得的文人,讓他去當兵實在是暴殄天物,於是袁朗將他安排在了自己身邊當參軍,等於是自己的秘書,對此張燕沒少跟自己開玩笑,說是大舅哥的待遇就是不一樣的玩笑,對此袁朗隻能不解釋,要知道,甄家的門他自從那晚去過之後就再也沒邁進去過,何懼這些風言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