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廣寧子(1 / 3)

仇撥地之酷,睚眥種人(仇怨女真人),期必殺而後已。若營壘,若散居,若僑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尋縱捕影,不遺餘力。不三二日,屠戮淨盡,無複噍類

丁子雲在嶗山修道4年。一日長春真人召見。丁子雲參見之後,長春真人急書一封命他下山去寧海拜見郝大通真人。丁子雲不明所以,隻帶書一封前去。

四年來丁子雲第一次下山。一副道士裝束,現在已經沒有剛來時的怪異倒是挺拔俊俏。在那個時代,古人大都步行,而道士騎馬的更好,徒步也是一種修行,而現在丁子雲內力深厚,也不覺得辛苦。

不幾日,便到寧海境內,那日,天色已晚錯過了,行至一村,隻見得寸內遍地屍體,老人,小孩無一幸免。丁子雲向前去,仔細觀察,屍體一冰涼。應該死了2個時辰。

這幾日,見到的屍體實在是太多了,以前在曆史記載或者電影,電視上看到得也沒有這樣的血腥。看其衣著,五官不是漢族人,道聽途說之中得知那是猛安、謀克人,他們都是金國內遷過來的,當是金國對漢族分劃為漢人與南人兩種,進行分裂和挑撥。執行嚴格的裏甲製度。特別是多次括田分給內遷的猛安、謀克人戶,使河北、山東等地區的許多農民喪失土地,甚至連祖塋、井灶都被圈占,以致破產流亡。猛安、謀克人戶又恃勢強奪田地,欺淩鄉民,苛斂佃戶,虐使驅奴。這些都使廣大漢族人民怨恨刻骨,這就好比一座準備爆發的火山,特別是蒙古的頻繁侵入,削弱了金國的力量,這時候的反抗烽火四起,真是“盜賊遍野。“而在益都境內更加瘋狂。傳聞紅妖賊回來了。

丁子雲暗暗歎息,雖然隻是修道4年,但麵對這樣的觸目驚心的殺戮,能沒有心靈與良知的震蕩?也許丁子雲沒有經曆這樣的苦難,不知道這裏的仇恨,也許是在那安逸的嶗山修道之中,也許是自己生長的新中國,過去的一切都是幸福的,麵對戰爭應該做些什麼呢?

丁子雲將這些屍體,全部堆放到了一起,,圍上幹柴,倒上油,將其全部火化。丁子雲然後為其誦讀一段經文,為其超度。

而在此時忽然感覺有人朝這邊跑來,輕功還不錯,而後麵還有騎兵追趕。

丁子雲沒看清來人,一身夜行衣裝束,看不清其樣貌,隻覺得此人小巧。看形體不像男人。夜行人用一雙清澈的眼睛,看了他一下,腳步沒有停下來直接飄然而去,這時候後麵的騎兵追上來。

丁子雲看清來人,金朝的官兵,這裝束在射雕英雄傳裏看到過的。

那名軍官看丁子雲是道士裝束,“籲。。。。“把馬一停。下馬行禮道:”道長有禮。敢問道長可是全真教的?“

丁子雲起身還禮:“貧道,正是。“

其實在當時金國對全真教都非常有禮貌的,那時候的全真道,特別注意爭取金朝統治者的承認和重視,並開始營造宮觀,建立宗教活動基地。隨著全真道在民間勢力的增大,金廷也日益重視它。泰和元年(公元1201)、三年(公元1203)王處一兩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反過來又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進了它在民間的流傳。所以金國的官兵對全真教當然也要很有禮貌。

丁子雲對金國一行官兵沒有什麼感覺,一個現代的人回到了古代能有什麼感覺。

於是丁子雲隻是回禮不做聲。

聽得那官兵說道:“不知道長是那位真人門下。”那官兵小心一一的說道。

“先師乃長春真人,吾奉師命前去拜見師叔廣寧子真人。”丁子雲回答道。

“哦,原來是長春真人門下,幸會。我們一行在追捕一叛逆。相信她也會前往寧海。可以與我們一道同行,”這位金國官爺盛情邀請,他知道全真教的功夫想借全真之力將叛逆捕獲。

丁子雲到時沒有想到這些說道:“貧道乃修行之人,與軍爺同行似有不便,多謝好意。”

“敢問,這裏發生什麼了,怎麼有這麼多的屍體。”這軍爺看到這麼多的屍體在濃煙之中,問道。

“貧道來時已有這麼多的屍體,死了大約2個時辰,上天有好生之德,怎麼能讓他們暴屍,隨之以火化超度。”丁子雲隨後又說道“無量天尊。”

“道長,見諒我等先去,如果在寧海有緣,後會有期。”說完上馬就要走。

丁子雲頓首說道”:善哉善哉,後會有期!“

丁子雲看他們遠去,在村子裏尋找一處暫住。

天剛亮,丁子雲起身趕往先天觀。次日已到先天觀,王誌瑾(郝大通的徒弟)早在觀門前迎接。

“無量天尊,師弟,可算是來了。師父早已久候多時。”王誌瑾說道。

“有勞師兄。”丁子雲還禮說道。

丁子雲隨著他進入了先天觀,拜見了師叔。

丁子雲起身發現師叔,麵帶病容。於是上前問道“師叔,可是病了?”

“大限將至,吾將隨師父師兄升仙。所以我修書一封,給我的師兄。”

丁子雲忽然想到師父交有自己一封書信,於是拿出書信交給師叔;“師叔,師父命弟子帶書信一封交給師叔。”

廣寧子看完書信,麵帶微笑。“無量天尊。妙哉,妙哉。“

丁子雲不知其義,一直站立一旁。而廣寧子也沒有說出信得內容。

“徒兒,先帶你師弟前去休息,用過齋飯後,再來靜室詳談。“於是王誌瑾帶著丁子雲出去了。

用過齋飯後,丁子雲再次拜見廣寧子真人,而這次王誌瑾先告退。

丁子雲坐在廣寧子旁邊的蒲坦之上。

“不知師叔,有何教誨?”丁子雲作揖說道。

“果然是師兄的好徒兒,在我大限將至,能遇到你。”廣寧子說道。

“不知師叔為何如此說?”丁子雲當然是聽不出個所以然。

“先師創立全真教,修道多年,先師謂:“修行須借色身修,莫滯凡軀做本求。假合四般終是壞,真靈一性要開收。”又謂“唯一靈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因此他批評肉體長生的追求者,曰:“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今之人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劉處玄師兄也說:“萬形至其百年則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無形之道也。”“無形之道則真也。”“偽我,則養身之道,則假也。”我們全真道放棄肉體不死的信念,隻追求“真性”解脫和“陽神”升天,,實際上所謂的真性,或叫本來一靈,元神,元性,真心,而又融合佛家與佛教追求的“涅”相近似。所以先師傳下一套,“涅槃”神功..”廣寧子解釋說道。

“弟子還是不明白,難道此神功要等弟子來練、?”丁子雲不解的問。

“先師仙去之時,留下涅槃神功,留有遺命,唯大限將至之時,方可修煉,我與眾師兄弟一人一本,奇怪的是唯有邱師兄的那本與我們不同,當時邱師兄問這是為何。師父大約天機不可泄露。我們眾師兄弟自是不明白。也參悟不透其義。而今日我修煉此神功方知,原來此神功,在大限將至之時,將其元神封住,當有有緣人來時,邱師兄將其神功傳授,可以與我們的元神融合,便可以達到不生不滅。”廣寧子解釋說道。

“師叔,我難道就是這個有緣人嗎?”丁子雲問道。

“不錯,你不是我們這個時代之人,來到我們這個時代,不是有緣會是什麼呢?再加上你天資聰慧。短短4年的時間就有如此成就。”廣寧子說道、

“師叔,弟子沒有什麼成就啊,?”丁子雲不解的問。

“以你現在的功力,早已勝過我們,還有你的悟性之高,邱師兄已經在書信中說過。”廣寧子說道。

丁子雲忽然想到難道自己穿越時空就是與這神功有關係嗎?

“我以周易對你占卜,是巽入也,因為巽卦代表能量傳遞,故有靈氣之意,所以可代表一些僧尼、仙道之人,也可代表有靈感的人及練氣功的人,所以上天選擇了你是不會錯的。2年前師兄書信中已經提到你,種種都說明你就是那有緣人。”廣寧子繼續說道。

丁子雲是聽不明白這些的,既然師父和師叔都是這樣認為了。自己當然也不能拒絕,隻能俯首稱是。

而後丁子雲與廣寧子談論了更多的道。一直到子夜。

(涅槃【詞彙】

音:nièpán

涅盤翻譯成中文為不生不滅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無涅盤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

慧律法師開示:

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盤,涅盤翻譯過來叫做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這一顆心,智慧的心,解脫的心,來麵對這個世間,什麼叫做不生不滅呢?意思就是任何的東西增加,也沒感覺增加,任何的東西減少,也不計較減少,因為這些相隻是心的影像而已,沒有實體可得,簡單講涅盤就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增也沒有增相,減也沒有減相,也沒有什麼是跟非,也無所謂的對跟錯,簡單講涅盤就是不落入對立,完成了絕對的智慧。絕對就是絕對,就像虛空可以包容一切,這就是我們修學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顆智慧的心,過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的生活,換句話說用一顆像虛空那麼大的胸量來過著我們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生活。這個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進入了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那我們慢慢就了解涅盤的心是什麼,就是我們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個原則一個領域,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眾生都佛性,到最後都要進入涅盤,但是有因緣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較早成熟,沒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經過百萬劫。所以看個人的因緣,看個人的福報,不過啊用一點點智慧的心,涅盤的心在生活當中,總是可以過很快樂的日子,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生滅增減,是非對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