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改進火銃(中)(2 / 2)

如果不是自己穿越到明代的小旗薑榆罔身上,原本的薑榆罔因為麓川軍打在頭盔上的一擊而再也沒有醒來的話,盧崇可能就在這幾天裏發生的某一次襲擊中死在了孟養,再也沒有發揮他聰明才智的機會。

“大可,阿天,還有你們倆,都明白這子母銃的意思了嗎?”薑榆罔又問向其他四個人。

其他四人裏,除了粗壯大漢張大可和瘦弱少年阿天外,就是那個麵色蠟黃的青年和一個鬢發斑白的中年人。這兩人是族叔侄關係,青年名為許河,約莫二十二三歲,中年人名為許安年,自稱有四十多歲了,也是眾人中唯一一個比薑榆罔年長的。

此時,黃臉青年許河目露困惑之色:“小旗,你們說的這子母銃之意我還是沒有太明白,這火銃怎麼能發射火銃呢?”

薑榆罔一笑,正欲解釋,卻見名為許安年的中年人滿臉無奈的搖了搖頭,講解道:“傻小子,新的火銃當然不是要發射真的火銃,隻不過這個所謂的子銃構造上與原本的火銃相似罷了,同樣是火藥與彈丸的組合,此處的子銃正是發射火藥與彈丸組合的外殼。”

許安年朝許河講解著,同時眼睛一亮:“這樣一來,不僅我們所使用的母銃無需在作戰時去裝填了,回收子銃後還可以再做裝填,循環往複,耗材並不多。”

“多謝安年師傅講解。”原本處於思考之中的張大可和阿天現在也一副了然之色,向許安年道謝。

“哪裏哪裏,倒是小旗,我是真的沒想到你居然有如此之深的工藝造詣,”許安年驚訝地看向薑榆罔。

“不過是突發奇想,哪裏來得造詣一說。”薑榆罔一邊掩飾,一邊又思量著把自己見過的定裝彈前裝槍的設計圖一點點給眼前幾位工匠分析一番:“我對這子母銃頗有一些具體的設想,如若不棄,可以作為參考。”

“那我帶小旗去我師兄那裏作圖。”許安年點點頭。

許安年的師兄是當下曲靖四衛資曆最老,地位最高的工匠,他現在所在的地方也正是孟養城下被重重保衛的最安全的指揮使營帳附近,主要的冶煉設備也在那邊。

“這就不必了,我們在這裏搭建一個作業台用來寫畫就好。”薑榆罔還是拒絕了,他可不想把這些設計隨隨便便地暴露在別人的視野中。這些對於眼下的明代人來說完全是來自未來的技術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本錢,要當成秘密保護起來。

“好吧,”許安年不由得一笑同意。工匠之間除非父子或師徒,彼此之間極少交流工藝關鍵。

在許安年看來,小旗雖然是一個武人,但天天和他們在一起,慢慢的也沾染上了工匠的習性,這火銃的改進還沒有什麼實際進展,就先有了保守秘密的想法。

“可以的話,我連熔爐都想自己造一個,可惜咱們這地方太小。”薑榆罔歎了口氣,“你先去準備紙筆吧。”

說到空間,薑榆罔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們現在駐紮的地方在孟養城外名叫明古的高地。這裏本是一個百戶的駐地,但原來的百戶和兩個總旗都戰死了,隻剩下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五個小旗。

如果,自己能有機會立下可觀的戰功,說不定有機會掌控這片地方,那時候手下人多了,自己的安全多了一份保障,此外做些像是改進火銃,研究引進來自現代的技術的事情也要方便許多。

薑榆罔想著這些,心裏開始變得火熱起來。一次意外讓他來到這裏,也許能創造全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