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鄰(1 / 3)

[書客居網友自行提供更新^www.Shkeju.com]

竟然是整戶收留!

這樣老弱病殘的家口都有人要!

眼見那三十幾人拖兒帶女地往朱挽身邊彙集,難民們全都激動起來,紛紛湧過來自薦,有炫耀個人力量的,有展示家庭整體實力的,有哀哀求告乞求憐憫的,有那聰明的看出兩人的挑選標準,便極力表現自己的忠厚老實、正直善良。[書客居網友自行提供更新^www.Shukeju.com]

讓剛剛招收到的三十幾個男女把那些人隔開,朱挽和張豐退到稍遠處商議了一會兒,朱挽重新走近人群高聲說道:“我還需要幾個會建房的,幾個會養蠶會織布的,兩個會治病的,一個石匠,一個木匠,還要一個田莊管事,有這幾種手藝的站到這邊來。”

呼啦一下,幾乎所有人全都跑到朱挽指定的地方站定,剩下的隻有一些十歲以下的小孩子,這也難怪,別的且不說,建房嘛,高級工匠和夯土壘牆的全都要用,所以是個男人都可以說自己會建房,而養蠶織布這種事,也沒哪個女的是完全不會的,僅這兩項就能把所有人囊括在內了。

朱挽和張豐的原本就是要救濟他們的,隻是總要有個名目才不會讓人懷疑,不過這些人既不能帶去山穀,免不了要買些田地安置他們,而他們兩個又不想操這些閑心,就隻能找一個稱職的田莊管事,去和官府打交道,辦理土地及戶籍等等事項。朱挽要在外麵壓住場麵,挑選莊頭的事就落在了張豐身上。

“精通田莊管理和學過醫的請過來。”張豐在防護圈裏麵說道。

朱挽立刻把她的話大聲重複一遍,很快便有六人越眾而出,走到張豐麵前,張豐逐一詢問,發現來應聘的一個是正宗的田莊管事,一個是秦國某個地方官的管家,兩個小地主,一個醫生學徒,一個土醫。

學徒十七八歲,拜師五年做的盡是些伺候人伺候藥材的事,除了能辨識一些藥材,也就記得幾個常見病的藥方,比那個鄉下土醫強不了多少。張豐拿出一串銅錢遞給學徒,讓他和土醫去看看那些生病的人,買點藥材給他們治病。

打發了那兩人之後,張豐便對另外四個人說:“你們去給我挑人吧,每人挑出兩戶,隻要人品好,其他不論。”

這項任務意在考查他們的眼光和人品。

四人應喏一聲,便走了出去。

粥棚裏終於開始施粥了,很多人眼巴巴地看看粥鍋,再看看朱挽,朱挽揮手道:“大家先去領粥,我還有事,等下再考問你們。”

人群立刻又呼拉一下湧向粥棚,呼喝聲、呼痛聲、罵聲、叫聲頓時響成一片。

張豐又拿出一串錢來,隨便點了兩個人道:“你們去買點吃的回來。”

看著那邊施粥,這邊幾十戶人家百餘口人正暗自咽口水呢,聽聞張豐讓人去買吃的,臉上便都露出笑容,紛紛稱頌,向張豐和朱挽兩人行禮不疊。

不久,管事和管家帶著自各挑選出的兩戶人家來到張豐和朱挽麵前。

管事挑選的,一戶是一對母女,說母親賢良,女兒孝順;另一戶是一對異性兄弟,年長的那個曾經幫助過年少的那個,後來做哥哥的病了,弟弟便一直照顧他。

老管家挑選的,一戶是一對主仆,主人帶著財物和奴仆逃往晉國,路遇強人,仆人奮不顧身救出主人,並且一直不離不棄、盡心盡力地奉養著主人;另一戶則是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丈夫病弱,妻子看上去也是風吹即倒的樣子,兩個孩子一個十三四,別一個卻隻有六七歲,管家說這家人父慈子孝,忠厚善良,而且心靈手巧。

從肢體語言和眼神的互動來看,管事與管家和他們挑選出來的人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管事很可能有恩於那對母女,而管家則可能曾受過那戶四口之家的關照。

兩個小地主也在吃過粥之後領著自己挑選的人過來,聽口音應是兩人的鄉親,倆地主都極力說自己挑選的人家是如何吃苦耐勞、尊老愛幼、和睦鄰裏。

照顧鄉親和熟人並沒有什麼錯,可其中一個地主竟然把上了黑名單的家夥挑了來,這就太沒眼色了。

這時派去買東西的人回來了,兩筐粗麵餅子擺到朱挽和張豐麵前,周圍幾百雙饑餓的眼睛頓時射過來,朱挽一手拿一個餅子,一個遞給張豐,另一個就遞向自己嘴邊,咬了一口之後才對那兩個跑腳的說:“分下去吧。”

另一邊,吃完粥的難民又聚在一起叫嚷起來,有的自誇,有的表忠心,有的催促,有的卻說不急。朱挽走過去喊道:“按戶站好!等著!”

那兩個買東西的報了帳,鄭重地把剩下的錢交還張豐,這才對圍上來的人說:“都別急,俺是按人頭買的,個個有份。”

看樣子,後來的這些人未必有份。

張豐來到老管家跟前,把手上的餅子遞了過去,管家道了聲謝,掰了一半遞給四口之家的小兒,然後才急急忙忙地吃起來。

張豐含笑看著老管家道:“老丈,我們想要二三十戶老實本分的人,您既當了二十多年的管家,識人的眼光肯定不錯,您替我挑挑?”

老管家點頭,趕緊咽下餅子說:“娘子信得過,小老兒自當效命。”當下從後來的八家中點出四家,即管事挑的異性兄弟、他自已挑的四口之家、另一個小地主挑選的兩戶人家。

餅子很快就分發下去了,領到幹糧的人自動自發地以家庭為單位聚成一小堆一小堆的,老管家在人堆中走了兩圈,又點了幾戶人家,這次卻是建議剔除的,張豐見那兩個被自己暗暗做了標記的人赫然在列,便覺得老管家的眼睛果然毒辣,於是決定相信他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