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嚐與周後戲語道,“吾家媺娖,頗知兵法,勝過不少朝臣,可用之為將。”媺娖拜謝道:“君無戲言。願效唐之平陽,為陛下平定四海。必讓日月所照之下,皆為我大明之土。”

崇禎奇之,便問道:“若以你為將,你有何方略章程?”媺娖再拜,取來紙筆,詳細寫下了練兵的方略。分軍製,募兵,軍紀,器械,練兵五章。洋洋灑灑,不下千言。崇禎讀後,覺得字字珠璣,深得兵法三昧。

從此之後,崇禎每有兵事,常與媺娖商議。而媺娖侃侃而談,所言必中。而她所大力舉薦的人,如盧象升和孫傳庭,都是不世出的名將,在剿匪抗清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漸漸地,崇禎已經習慣倚重女兒的軍事眼光了。

媺娖又求得旨意,以貼身宮女費月貞、陶紅英為首,選拔了三百天資聰穎的少女,親自教授武功和沙場戰陣之術,組建了自己的貼身親衛,名曰凰羽衛。

這些少女習練武功都有小成,身負長刀短銃,部勒嚴明,進退有度,深得孫子兵法“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四如之妙。

崇禎九年七月,滿清兵入昌平。媺娖費了好大一番功夫,說服崇禎同意自己出城。

她親自拜訪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要來了清兵洗掠的活動範圍以及京城周邊的詳細地圖。出城之後,媺娖專挑韃子的小隊下手,人多則避,人少則誅,務求一擊得手,絕不拖泥帶水。短短一個多月,未損一人而斬首近千。

清軍統帥阿濟格發現小隊被襲,踏勘現場,隻有清兵的無頭屍體,一個明軍的屍體都沒有。在大罵明人卑鄙、不敢正麵作戰之餘,心中也自驚疑。頂著烈日親自率大隊人馬找了數日,人黑瘦了一圈,卻連凰羽衛的影子都沒見到,隻得下令不得以小隊外出了事。

自薩爾滸之戰以來,如此大捷,從未有過。滿清兵退,媺娖入城之日,崇禎帝率百官郊迎,告於太廟,加封媺娖為“長平公主”(通常公主要在及笄時才可得到封號)。群臣雖然不信一群少女能建此殊勳,但韃子人頭在那裏,也不得不信。

此戰之後,長平公主與凰羽衛的威名,響徹中原。

外傳

《大明帝國軍事史概要》

“在中華帝國綿延悠遠的曆史上,出現過無數的名將和勁旅。不得不說,戰火是淬煉鋼鐵之師的最好工具。……有一支傳奇的軍隊,她的強大,超越了曾經威震歐亞的蒙古怯薛軍。……尤為傳奇的是,她是一支從將軍到士兵,全部由美麗的少女組成的軍隊。……”

“這隻軍隊是由傳奇君王明聖宗朱媺娖一手創立的。她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支明確樹立特種作戰思想的軍隊。……士兵都接受了特殊的皇家體能訓練方法,使得一個個纖弱嬌小的少女,擁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和敏捷。……”

“這支軍隊也是中國第一支近代軍隊。……十分重視紀律和配合。……當她的士兵們集合在一起時,就是一個完美精密的戰爭機器。……”

“女皇陛下十分重視部隊的武器建設。這支部隊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武器和護甲,是大明帝國領先世界的科技實力的體現。最初的標準裝備是明刀一柄,軟甲一副,短槍一支,彈藥一百發。隨著後來戰爭科技的進步,裝備也不斷改進……”

“明刀的設計思路是在中國唐刀的造型基礎上,參考日本刀對唐刀的發展,加厚了刀脊,從而避免了鋒利有餘,韌性不足的缺點。……斬金斷鐵……說明大明當時的冶金技術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

“我們驚奇的發現,小小一件軟甲,蘊含著現代力學和幾何學的知識。流線型的凸起,可以最大的緩解衝擊力,避免受到傷害……”

“當時各國,對於火槍能否取代弓箭,大多還抱有質疑態度。火槍的射程和裝填擊發時間,是製約火槍應用的主要瓶頸。……明軍火槍的有效殺傷距離,已經達到150米左右,與強弓相當……用燧石擊發代替了火繩,使得射擊速度大大提高。而采用彈藥包預先稱量裝好火藥,更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使得火槍的射速,真正接近了弓箭。……而火槍手的連續作戰能力,則是弓箭手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