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抱著坐收漁翁之利的心態,都是因為楊國忠這些年在朝堂上一再排除異已,把持朝政,禍亂朝綱而致。可以說朝堂上對楊國忠抱著敵視,甚至想置其於死地的人不在少數,隻不過許多人懾於楊國忠的淫威及其得皇帝寵而不敢聲張而已。還有一些人是抱著事不關已的態度,楊國忠沒有迫害到自己,或者說沒有與自己起衝突,那就不與其正麵衝突,當作局外人一樣看待。
就如陳玄禮,在朝堂上,因為他與楊國忠並沒有太多打交道的地方,也就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平時也不會在朝會上起來反對楊國忠。但在國難當頭,因為楊國忠的錯誤決定導致潼關兵敗後,他心裏的怒意終於暴發,也就有了當殿人指責楊國忠的行為,並且在楊晞率軍急救潼關,皇帝令他率後續援軍緊急增援後,也故意拖延,甚至想“隔山觀虎鬥”,想讓楊晞倒大黴。
楊晞要是在潼關無建樹,那楊國忠肯定會受到皇帝的責罰,楊家會慢慢倒黴的。
陳玄禮的心思楊國忠有點料到,或者說他猜到陳玄禮會故意磨蹭,因此他也一再請求李隆基,要皇帝下旨令陳玄禮加快行進速度。楊國忠知道,這種時候,他的任何命令或者要求都遠不能和皇帝的命令相比,至少在陳玄禮身上如此。
幸好皇帝也聽從了他的意見,數次下詔令陳玄禮加快行進速度。
楊國忠也清楚,要是陳玄禮率軍抵達潼關,肯定不會聽服於楊晞的命令,說不定要楊晞聽從他的命令,這是楊國忠不能容忍的。因此也在陳玄禮率後續援軍全部出發後,馬上再次去求見皇帝李隆基。
他要為楊晞請求一個更高的職務!
在求見李隆基之前,他也先去找了貴妃楊玉環,及楊玉環的姐姐,他和皇帝共同的情人虢國夫人,把他的意思告訴了她們,要她們在皇帝麵前陳情。
在得了楊玉環姐妹兩個答應後,楊國忠才進宮見皇帝。
因為靈寶之戰的慘敗,潼關成了危城,心急如焚的李隆基可是坐臥不寧,茶飯不思,經常召楊國忠、韋見素等大臣討論軍情及對策,楊國忠求見也馬上得見。楊國忠請見的時候,一身素禮打扮,人看上去有點憔悴的貴妃楊玉環正小心地替閉著眼睛躺在榻上的李隆基捶背,楊國忠進來,也沒避見。
楊國忠在得了楊玉環一個眼神示意後,上前對李隆基行了禮,“陛下,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軍馳援時候故意拖延,幾個時辰過去才行進幾十裏,臣擔心這樣的行進速度誤了救援潼關的時間,懇請陛下再下詔令,讓大軍加快行進速度,爭取早日抵達潼關,以免不測!”
“唔,朕知道了,”李隆基輕輕地點點頭,馬上下令道,“馬上傳朕旨意,令陳玄禮加快行進速度,必須在明日天黑之前抵達潼關,不得有誤!要是陳玄禮故意拖延,朕定會嚴懲不饒!”
“是,陛下!”候在一邊的高力士馬上將李隆基的命令傳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