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援的人馬正在急急往潼關趕的過程中。
先行一部的竇華及張漸都下了死命令,要軍士們以能達到的最快速度行進。
“報告將軍,前方出現很多逃難的流民,阻塞了官道,我部行進受阻!”
一名軍士快速地跑到正策馬疾馳的竇華麵前,大聲報告情況。
“知道了!”勒慢坐騎的竇華緊皺著眉,幾乎沒什麼猶豫就大聲下令,“命令,馬上將官道上的難民驅散,要是有阻道者,殺無赦!”
“是,將軍!”稟報的軍士大聲去傳達竇華的命令了。
隨著竇華的命令下達,官道上登時一片雞飛狗的情景,快速奔馳的唐軍將士揮舞著明晃晃的戰刀,大聲地吆喝著,不理會前麵有沒有人阻道,繼續以很快的速度奔跑著。要是有哪個不知趣的人還在官道中間行走,阻了官軍的行進,那他們手上的戰刀可是馬上就會揮下去的。
這些都是從潼關及潼關附近往長安方向逃難的百姓,間或夾雜著少量的潰兵,這些人早成了驚弓之鳥,看到遠處飛快奔跑的軍伍,大部的人自動躲到路邊,將道路讓出來,不敢與軍士爭道。
但總是一些人反應遲鈍,或者行動不便,在軍士快速奔跑過來時候,來不及躲避。反應遲鈍或者來不及躲避的難民,大多成了開道的唐軍軍士戰刀下的犧牲品,不死也被砍傷,一些傷重倒地者被後續的戰馬踩踏,一命嗚呼。
沒有人去理會這些倒黴蛋,殺氣騰騰的唐軍將士依然快速往前奔跑,往潼關方向急行。
不過官道上逃難的流民數量還是不少,或多或少影響了大軍的行進速度。
還有這該死的天氣,更是讓人馬行進的速度受到不小影響。
人馬行進速度沒有預期中的那樣快速,領軍的竇華可是心急如焚,臨行前楊國忠的一再囑托,還有想象中潼關的慘狀不時地在他心頭浮現,讓他恨不得能讓這數千人馬插上翅膀,馬上飛抵潼關城內,加入阻擊叛軍的行列中。
竇華所領的這支人馬雖然歸屬於陳玄禮的後援大軍行列中,但比陳玄禮的後續大軍出發早了快半天,一挨組建完成,人員馬匹到位,楊國忠就越過陳玄禮直接下了出發的命令。在竇華率軍出發前,楊國忠可是下了死命令,要竇華以最快的速度行進,即使跑死一半將士,也要想辦法盡快抵達潼關。
重壓之下的竇華也隻能令全軍將士以能達到的最快速度行進,但官道上不時出現的難民,還有酷熱的天氣卻讓人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
人和馬的體力都不能用盡,不然會適得其反,在跑了一段距離後,總是要緩下速度,或者暫時休息一下,不然人馬會有很多倒斃的。雖然楊國忠那樣下令,即使跑死一半人馬也要盡快抵達潼關,但負責領軍的竇華卻是知道,很多時候是欲速則不達,要讓這三千人馬在抵達潼關後,有力氣、能成規模投入守城之戰中,必須要合理調配體力,有適當的休息,保持人馬能承受的速度行進,不然真的會跑死一半人馬,剩下的另一半也沒辦法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