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援軍的情況(2 / 2)

竇華很渴望能有足夠的戰馬,可以讓他們兩騎輪換前進,但因為長安城內沒有充足的馬匹了,他想效仿楊晞的舉動沒機會實現,要知道陳玄禮所領的這六萬大軍還有近一萬人沒馬兒騎,隻能步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或許是許多人現在的感慨。

竇華心裏也在嘀咕,要是不令哥舒翰出關作戰,那就不會有現在的潼關危急情況出現,也就不需要楊晞及他們後續人馬這樣心急火燎地救援,靈寶一戰,可是將潼關及潼關附近的兵馬全部填進去了。

在飛快地跑了一陣後,竇華也令軍士減慢速度,並想辦法讓人和馬都就進補充一下食物和飲水。

而在這時候,從潼關傳來的求援急報通過驛站的快馬再次送往長安,馬背上軍士插著的三根表示緊急的翎箭及紅飄帶分外的惹人眼,有種讓人觸目驚心的感覺。

傳報的軍士飛馳過處,無論是逃難的百姓,還是竇華所領的軍士,都紛紛避讓,不敢與其爭道。

這已經是竇華從長安出發後遇到的第三批次送急報的快馬,看著飛馳而去傳遞緊急軍報的軍士,竇華的心很沉重,他當然想象的出現在的潼關軍情是何等危急了,。

“我們現在行到何處了?”喘著粗氣的竇華問身邊的副將!

“報告竇將軍,我們剛剛離開長安七十裏,天黑前可以抵達渭南。要是連夜急行的話,最快明天中午或者下午時候就可以抵達潼關!”

副將的報告讓竇華心情再次沉重,他凝神看了遠處行進的隊列一小會後,再次喝令,“傳令全軍,在前方驛站處休整,補充飲水和食物,待休整完畢,再加快速度行進,連夜急行,再不能休息!”

說著打了一響鞭,驅馬前行了。副將很快就將竇華的命令傳遞了下去。

竇華部在快速前進,比他遲一個時辰從長安出發的張漸也喝令部下以能達到的最快速度行進。

張漸和竇華一樣,也是楊國忠的親信,他們是得楊國忠的賞識才得以提拔的,他們對楊國忠都有一種感恩戴德的心思。此次楊國忠令他們率軍急救潼關,並且當麵囑咐,他們如何敢大意和延誤,當然是以最大的可能,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楊國忠的囑托,盡快抵達潼關,給予楊晞以增援。

張漸和竇華一樣,在軍中呆的時間不短也不長,但對如何領軍還是有點心得的,知道這種酷熱的天氣下,要是傾全力奔跑,那會讓很多人馬力竭而死,因此也沒令部下傾全力連續急跑,而是要將士們以人和馬都能吃的消的速度快速行進,準備在夜間天氣涼爽後,再加快速度,不休息連續急進。

與竇華和張漸心急火燎的心情不同的是,率後續援軍往潼關方向行進的陳玄禮並不是很著急,有那種坐收漁翁之利心思起來的他,更沒有令將士傾全力奔跑,相比較,後續援軍的速度比竇華及張漸部慢了很多,更不要說那些沒有馬匹可用的步軍,更是在後麵拖拉!

還好楊晞不知道後續援軍的情況,不清楚陳玄禮此時的心態,不然可要氣的發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