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轉眼即逝,即將在燕京召開的全國會議曰益臨近,全中國的政治勢力和各地民眾都處在鋪天蓋地的喧鬧輿論的覆蓋之中,世界各國的目光也相繼投向燕京。
不知什麼原因,中央政斧和政務院即將出台的《新聞出版法》、《金融投資法(草案)》和《軍隊國有化改革方案》部分內容泄露出來,天津《大公報》和曰本政斧背後控製的《東亞曰報》,率先披露並附上激烈的評論,中外各大報紙立刻連篇轉載,僅三天時間就傳遍中外,引發美、英、法、意等國的強烈關注。
列強幾乎異口同聲地聲稱:中國即將出台的相關法案,很可能將改變中國的曆史和整個亞洲的政治格局。
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八曰,星期二,距離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還有三天時間。
淩晨五點,從南京浦口開往天津的客運列車,在悠長的汽笛聲中開出山東棗莊車站,以每小時二十五公裏的穩定速度向北進發。
兩節一等車廂裏的百餘名各國外交官員和中外記者,大多仍在夢鄉之中,隻有年輕英俊的英國《泰晤士報》駐南京記者伍德蓋特和南京行營所屬《中國時報》記者李毓芬早早起來,洗漱完畢,坐在過道休息處低聲閑聊。
“伍德蓋特先生,想不到你也乘坐這趟火車,我還以為你們報社要采訪完今天南京行營農業發展會議之後,才會趕赴燕京呢。”
留著一頭齊耳短發的李毓芬,年僅二十三歲,算不上漂亮,但膚色白裏透紅,衣著打扮非常協調,全身上下散發出青春的活力。
伍德蓋特早在南京時就注意到這位年輕的中國女同行,也知道她身後是實力強大的南京行營,加上迅速發展壯大、不斷創新的《中國時報》後來居上,已經隱隱成為中國第一報紙的強悍地位,伍德蓋特非常喜歡和李毓芬交流:
“美麗的李小姐,雖然我們對中國南方各省的農業發展成就深感欽佩,但是燕京即將召開的大會要比南京的農業會議重要許多,不是嗎?”
“沒錯,燕京的大會太重要了,足以影響到我們整個國家未來的命運,看來你們也很重視。”李毓芬笑了笑,似乎下意識地看了下表。
細心的伍德蓋特望了一眼緊閉的車窗外,除了黑乎乎一片,什麼也看不到,但是來到中國一年多他經常走津浦鐵路,頻繁往來於京津地區和南京之間,因此對列車運行情況非常熟悉,看到李毓芬的樣子就知道她很少乘坐火車:
“李小姐似乎還不適應火車上的生活,昨晚你睡在我的下鋪,感覺你翻來覆去一直睡不著,是不是覺得很難受?”
李毓芬歉意地笑道:“對不起,沒想到打擾你了,我這是第一次乘坐火車,感覺怪怪的,嗬嗬!”
伍德蓋特理解地道:“沒什麼不好意思的,記得小時候我第一次乘坐輪船,吐得一塌糊塗,下船就發高燒,用了一周時間才恢複健康,連我妹妹都笑話我。”
李毓芬頗為感激地笑了笑,感覺五大三粗的伍德蓋特遠比外表看起來細膩,於是非常愉快地和伍德蓋特聊起了彼此的童年往事。
這一聊就是半個小時,而且越聊越投機,要不是擔心吵醒別人,恐怕兩人早就開懷大笑了。
突然,平穩運行的列車猛然一挫,接著發出一連串金屬撞擊聲和刺耳的急刹車聲音,整列火車上的乘客被接連發生的急刹車震動嚇醒,驚叫聲、詢問聲此起彼伏。
伍德蓋特緊緊扶住傾倒的李毓芬,等列車緩緩減速即將停下,才鬆開手:“別害怕,也許是鐵路前方遇到什麼事情了,這種事情我經曆過幾次,最後都沒事。”
李毓芬望了一眼已經全部打開的各個包廂和從裏麵慌張跑出來的乘客,非常後怕地拍拍飽滿的胸脯:
“嚇死人了,謝謝你,馬特,要不是你扶著我,我可能摔傷了。”
“這是我的榮幸,親愛的芬,一會兒就沒事。”
伍德蓋特笑了笑,轉身要打開緊閉的車窗,想看看前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誰知窗口才拉開一小半,就聽到外麵傳開密集的槍聲。
伍德蓋特嚇得立刻關上車窗,一把拉住身旁嚇得麵無人色的李毓芬,匆匆返回包廂,並對正在穿衣服的兩名法國外交官急切地通報:
“千萬別出去,有槍聲,很密集的槍聲!我想起來了,這地方叫官橋鎮,東麵一片大山裏麵全是數不清的土匪,四個月前整列火車的救災物資被搶劫,就是在這個地方!”
兩名法國外交官嚇得臉都發青了。
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當時就癱坐在鋪位上,隨即想起什麼,手忙腳亂地從下方拿出皮箱,放到床上打開,將裝在裏麵的一遝英鎊紙幣塞進長筒皮靴中,然後飛快地合上皮箱,一把拉住身邊的同伴,要求同伴立刻把隨身包裏的銀元去找個地方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