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緩兵之計(1 / 3)

進入九月中旬,成都的天氣逐漸涼爽起來,每到夜晚通常能享受到輕柔的夜風和潔淨的星空。

自從七月底易真穎帶著兒子平安歸來,蕭家大院恢複了往曰的熱鬧,住在隔壁的包家兩位小姐和麻剛的幾個妹子,幾乎天天晚上來逗兩個可愛的小家夥,德國技術人員的夫人們和教會嬤嬤成了蕭家的常客,諸事順利的蕭益民也難得輕鬆下來。

蕭益民對妻子的摯愛早已傳遍四方,無論再怎麼忙,隻要蕭益民身在成都,每周總有一兩個晚上忙裏偷閑,陪著妻子兒女一起過,興致來了便和妻子拿出樂器自娛自樂,同時也開始引導和培養大兒子蕭南征的音樂興趣。

每當夫妻倆合奏的曲聲響起,左鄰右舍的年輕人和孩子們便聞風而來,欣賞之餘也期待獲得指點,通常是掌聲不絕,笑聲不斷,近年來風靡巴蜀的不少動聽曲韻,就是從這裏傳揚開來的。

周末的蕭家大院正堂,有逐漸變成音樂沙龍的跡象,華西實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究所所長馬克斯、彈道專家福萊爾等德國音樂愛好者及其夫人們齊聚一堂,新購回的瑞士鋼琴和美國管弦樂器有了用武之地,難得顯露昔曰名士風流的鄒老爺子和張瀾等人,也都拋卻所有俗務,彙聚一堂,一邊品嚐美酒和小吃,一邊舒心地欣賞,每當德國客人演奏家鄉曲子的時候,蕭益民通常被邀請為小樂隊的吉他手,或者坐在他設計的架子鼓後麵,敲打出動聽的節奏。

蕭家大院周末的音樂沙龍本是蕭益民為妻子和孩子們帶來的歡樂,但是兩個月下來變得越來越有名氣,也慢慢演變成重要的社交聚會,無奈獲得邀請的人屈指可數,與會者不是親朋就是好友,幾位頗有名氣的官員登門造訪被婉拒之後,四川軍政兩界的官員們都有了自覺,沒有人在周末的晚上再去打擾蕭家大院的自娛自樂。

九月中旬的第一個周末聚會出現了例外,兩名身穿西服的客人不請自到,應滿堂親友要求剛要與妻子用吉他和長簫演湊一曲的蕭益民接到報告,立即放下吉他,向大家致歉,大步走出正堂迎出門外,親自把兩名不請自來的客人迎到正堂。

正在正堂裏三三兩兩悠閑交流的張瀾看到來訪者非常意外,展露笑容高呼“蒼白兄”,大步迎上,馬克斯看到一身西裝的劉秉先愣了一下,很快也迎上去親切問候,寬闊的正堂裏頓時熱鬧起來。

楊庶堪和劉秉先見過眾人,再逗了逗蕭益民的兩個孩子,便被大家分別拉走敘舊,曾在軍校任職近一年與馬克斯等德國朋友非常熟悉的劉秉先與大家舉杯相碰,逐一問候,待了半小時便與蕭益民告謙退場。

兩人謝絕侍衛的陪伴,拿上瓶洋酒和酒杯登上二樓陽台,坐下後便直奔主題。

“五十人?這麼多?”蕭益民聽完劉秉先的話非常意外。

劉秉先拿起酒杯灌下一大口,嘖嘖讚揚蘇格蘭名酒的甘醇,完了齜齜牙,翻了個白眼:“我帶來的五十個人都是基礎紮實的革命青年,基本上都是介石兄親自挑選的浙江俊傑,你好意思拒絕嗎?”

蕭益民愣了一下,心中感慨不已,嘴上卻不再有半點疑慮:

“五十就五十吧,正好單獨開個班,弄個一年特訓特教就能畢業,你在之前的兩份來電中,不也是希望這樣嗎?”

“不行,我們改主意了,介石兄和我反複考慮之後,認為還是把這五十人分開插進各個專業學習為好,這批人都很年輕,年紀最大的不超過二十五歲,讓他們讀滿三年,紮紮實實地學到真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