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寫完作業,她沒去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看電視,卻打開櫃子拿出放在最裏麵的本子。以前和爸媽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不讓她學習日看電視。如今沒人管她,她反而不愛看了。
她準備了一個小本子,認認真真地在本子右上角寫下日期,然後在本子上記下每天發生的事。他雖然開始缺席在她的人生,可又在她的筆下參與著她的生活。
她終於敢在筆記本上寫下他的名字,因為這裏沒有人認識他,她再也不怕有人窺探到她無法言說的秘密和心事。她的字一筆一畫,帶著小孩子的稚氣,又可從字裏行間窺到她的半分內斂性格和堅韌。
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自然是入學第一天。不過她不記事,已經想不起最初的他的樣子。
那時她還是一個害羞怕人的孩子,因為上學早,所以比身邊的人都矮了一截。又因為身體不好,所以格外的瘦瘦小小。
班上的人大都不喜歡和她玩。除了不喜歡和她玩的人,就是喜歡欺負她的人。
除了那個少年。
如此看來,哪怕他不曾主動和她說話,哪怕她死守陣地,最後,也仍然會失守心裏的那座堡壘。
那個少年叫宋柔山。人如其名,像風一樣溫柔飄忽,像山一樣沉穩端莊。
因為隻有宋柔山,所以才喜歡宋柔山。
可是,她知道再也沒有宋柔山了。
日記隻寫到她離開那年的8月27日,筆記本還剩幾頁空白。可她沒有在繼續寫下去,是知道他如那頁空白她永遠填補不了。
最重要的是,上了初中後課程緊張,同時交到了新朋友,她以為宋柔山就這樣退出了她的記憶。
一個尋常的一天,沒有早自習,也沒有上課。他們做了兩張卷子,一張語文,一張數學。背起書包回家,就這麼簡單的,從六年小學畢業。
她背起書包,和表姐一起走在回家路上。表姐興致盎然,覺得離開了學校,還有兩個多月的假期生活非常美妙。
可是她沒覺得。她甚至分心地想,如果此時還在雲城,她現在在做什麼呢?
她知道每屆從雲橡小(雲城橡樹小學)畢業的學生,在期末考試以後兩天會聚在一起吃飯,這是雲小不成文的傳統。她從來沒想過要和一群注定要分道揚鑣的人班聚,但從一個冬夜起她心裏也開始期待那一天。
班主任會訂一個包廂,裏麵有兩張長桌,一張桌子自由圍坐著二十幾個人。他們班五十人不到,兩張桌子可以坐下所有人了。
宋柔山左右前後的位置一定都是瘋搶的位置,除了班上交好的男生,還有十幾個喜歡他的女生。
如果幸運,她可以找一個遠遠的看著他的位置,那個位置不必離他近在咫尺,隻要她看他的時候不用刻意扭頭、回頭、伸長脖子就好。
他們可能會吃烤肉,自助,但最有可能的應該是燒烤。
所有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大聲地說話,宋柔山不會參與,隻會偶爾點點頭、或者低下頭靠近旁邊的人聽他耳語,然後再輕聲回一句。
服務員逐次上菜,涼拌蘿卜、木耳、海帶,和酸黃瓜。接著是烤好的烤串、茄子、土豆、韭菜、金針菇、魷魚須、雞腿、排骨,肥腸。然後還有烤的金黃透亮的饅頭,配上甜甜的煉乳。最後還有酸湯魚片、三鮮湯、炒米粉,特色炒田螺和鹵煮雞爪。
大家會一起舉杯,敬過往和來日,謝同窗和師長,杯子裏是各色不同的飲料。
在服務員上菜的間隙他們會請忙碌的人幫忙拍一下合照,照片中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歡最舒服的衣服,笑得很開心。
吃完以後,也許還有第二輪遊戲,要去繼續找地方玩,也已經有家長已經開著車在門口等著孩子了。宋柔山這麼安靜的人能和大家在那樣吵鬧的環境裏呆一晚上已經很不容易了,應該吃完就回家了。
在他離開之前,找一個機會、找一個地方,隻有他和她,別人不會看見、也不會聽到的地方,鄭重地和他說一聲她的喜歡。
喜歡,詞典的解釋是:喜歡,也作喜愛,一指愉快,高興;二指喜愛,即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興趣。喜歡實際上是一種感覺,包含欣賞、仰慕、欽佩、傾心愛慕、愛、崇拜。
是啊,她喜歡他。仰慕他。崇拜他。
她真的很安靜,也很認真地喜歡著他。不多不少,三個春夏秋冬,從一個溫暖的冬夜開始。
有什麼意義呢?沒有吧,就是想去做。
隻是表白而已,並不費力勞神。不趁著年輕,還有勇氣、也不懼丟臉的時候大膽地去做這些發自內心想做的事,以後就,沒有機會了、也沒有了那樣的勇氣。那多遺憾呀!
喜歡還要分開,真遺憾。
人生已經有這麼多的遺憾了。
可最後,還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