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獨立精神的崛起(2 / 2)

“肯定不是,中國人現在喝咖啡的太少了!”老板搶過話說。

“是的,中國人喝茶才是習慣,在辦公室泡杯茶,回家泡杯茶,那怎麼辦?怎麼能讓中國人把喝咖啡當成習慣?”我又拋出一個問題。

老板老板娘麵麵相覷,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笑著說:“沒辦法,中國人喝咖啡在近十年都不會成為習慣,哈哈!”

這下他們倆有點懵了,“那意思就是小店做不下了嗎?”老板有點不高興。

“當然不是!”我接著說;“你覺得咖啡店的消費人群是哪些?”

“年輕人。”老板脫口而出。

“是的,年輕人,就像你們,就像我,年輕人的接受能力強,對舶來品尤其感興趣,他們將是咖啡館的主流消費人群,那怎麼能讓年輕人形成消費習慣?”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這是我為他人解決問題是慣用的手法,拋出問題,你來解答,我做補充,這樣你會慢慢對問題形成自己的概念,同時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這種方式特別適用於解決問題和教學,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也挺有當老師的潛力。

“怎麼能讓年輕人形成消費習慣?怎麼辦呢?”老板娘一邊望著窗外一邊思考。

“我們把問題簡化下,怎麼能讓年輕人像每天買菜一樣每天來喝咖啡?有一個很好的先決條件,咱們店隻需要解決這個就可以成功,不需要在考慮其他因素。”

“發傳單!”老板娘似乎有些沾沾自喜。

“發傳單是宣傳手段,你能保證你發了傳單,年輕人就會進店嗎?進店以後能長期來嗎?”我反問她。

“張師傅,你就別賣關子了,直接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吧!”老板有點忍不住了。

我一看這樣索性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我的思路是這樣的,我們要讓年輕人喜歡這個店,把這裏當成他們的家,他們的據點,總的說來有三點,抓住周圍的年輕人,吸引較遠處的年輕人,留住回頭客,首先我們要做好裏麵的內容,光有咖啡不夠的,我們更要做好文化內容,讓年輕人覺得這裏好玩,有內涵,讓年輕人在這裏能認識更多的年輕人,同時產品結構要有些變化,增加些酒精類飲品,白天對麵寫字樓的都在上班,晚上下班過來喝咖啡是不現實的,喝酒倒是可以。其次要做宣傳,就像你說的,我們要發傳單,要讓別人知道這個店,敢於進店體驗,隻要他能進門,我們就能讓他下次再來。在吸引周邊的顧客以後,我們要通過網絡或者別的平台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店,這些人不是主力消費群,但如果能讓他一個月能讓他不怕辛苦來兩次,我們就成功了。最後我們要提升內部,留住這些進店的顧客,讓他們形成消費習慣。這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呢?”

囉囉嗦嗦說了一堆,老板兩口子對我的想法非常的讚同,“張師傅,那你覺得我們怎麼做能留住年輕人呢?”

“我有一個七天的計劃,把一周的七天分開,在不影響運營的情況下,固定幾天做幾個的不同的主題,比如每周三吉他彈唱之夜,當然這個每天做也不影響,反正我在店裏當駐唱歌手也行,比如,每周二,四可以看電影,比如每周五或周六可以做一個派對,這個要先調查下對麵寫字樓周五周六哪天休息,再比如周日下午可以針對小區的年輕人做個咖啡教室的活動等等。總之建立起小店的文藝氛圍,活動有多少人參加不要緊,要告訴大家有這樣的事。另外咱們還要用好DB,WB這樣的宣傳平台,要把這些宣傳出去。”我一口氣把我的想法都說了出來。

老板兩口子很高興,他們似乎看到了希望,我也很高興,時隔多年我似乎又一次看見了我的理想,我要讓這個獨立的文藝小店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