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穿著和發型看,這個年輕的老板很有範,進門以後他也不怎麼說話,徑直找了個靠窗的沙發坐下就開始上網。我索性專心做自己的事情,開音響,開設備,洗洗涮涮,抹抹擦擦、屋子裏很安靜,隻有音樂聲輕輕的響。
“要我幫你做杯咖啡或者倒杯水嗎?”擦桌子的時候我順便問了一句。
“那麻煩你幫我做一杯卡布奇諾吧,謝謝?”他說話的時候麵無表情,聲音沉穩。
我放下手中的抹布,給他做了一杯卡布奇諾,順便又倒了一杯溫水。他接過咖啡,“謝謝,下次自己喝水不要拿顧客的杯子,用自己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好,我知道了。”一上午,兩人無話,氣氛尷尬。
這狀況直到老板娘來店裏的才得緩解,老板娘來的時候順便從家裏帶了午飯給她男朋友,我有些尷尬,幹脆就假裝不看他倆。說真的,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奇怪,總會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尷尬,比如看電視,電視裏的人物馬上就要經曆一場意外事件,我會因為尷尬而跳過這一段,再比如老板娘給她男朋友送飯我也會覺得尷尬,我會想她可能因為我看見了而又沒有為我準備午飯而尷尬,總結起來就是我會因為別人的尷尬而尷尬。好吧,說的好繞,我有些尷尬了!
我裝做不在意的樣子做著自己的事情,沒想到老板娘遞給我一個飯盒,“張師傅,中午你就隨便吃點,我從家裏帶的。”
“哎呀,這多不好意思,沒事沒事,我一會出去吃,你吃吧,別管我了,嗬嗬!”好吧,我覺得我好賤,別人真為我準備午飯了,我反倒又尷尬了。
“沒事的,都帶了,一人一份,你不吃就浪費了!”老板娘這麼說,我也不好推辭,接過飯盒趴在吧台裏吃起來。
還是家裏的飯好吃啊,出來這一個多月,每天都是湊合著吃,將就著睡,好久都沒有嚐過這種家的味道,我有些唏噓,甚至有些眼眶濕潤,難怪那麼多漂泊在外的遊子都會拚命想念自己的家鄉,老宅與爹娘,因為出門在外,稍不經意就會觸到心裏那塊柔軟的地方。
吃過飯,老板娘見沒人就招呼我坐下來大家一起聊一聊,這是個好機會,關於小店的一些想法我也需要和他們談談,雖說店裏能不能盈利不關我事,但還是那句話: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我拉過板凳坐下來,老板娘發話了:“張師傅,這幾天你也看到了,店裏生意不是很好,你以前也做過這一行,你有什麼建議嗎?”
我摸了摸下巴,“建議談不上吧,我在店裏待了兩天,第一天的營業額150,來了5個客人,點了3杯咖啡,2杯飲品,第二天的營業額190,來了8個客人,點了2杯咖啡,4杯飲品還有2杯茶,今天已經過去半天了,暫時還沒有客人。”說完這些,我看到老板的眉頭微皺。“現實狀況我個人覺得不能叫差,應該說是很糟糕。說的可能有些重,但從我以前帶過的店看來,每天最差的營業額都能達到1800,當然這也與地段,宣傳以及公司實力有一定關係,但這些不能作為安慰自己的借口,一旦心裏坦然接受現實,那店就危險了!”
“你能分析下原因嗎?”老板問我。
“來的第一天我就在周圍轉了轉,這周圍有兩個小區和一個寫字樓,沒有商業區,所以我給咱們店的定位是社區店。”頓了一下,我接著說:“社區店的消費習慣是什麼?消費的習慣就是習慣!”
老板娘有些不理解:“我沒太明白?”
“他們消費的習慣就是習慣,就像買菜一樣,家家都要買菜,不管是早上起床去菜市場買,還是下班順便帶回來,他都要去買菜,這就是消費習慣。簡單的說這是他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他不像你去買衣服,今天我去逛街了,那我順便買件衣服,今天我不出門,那就不買,這種消費習慣是偶發的,不定期的!”我告訴老板娘,“換個角度看,咖啡現在是中國人的生活必需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