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陳素雲出了門,劉曉清也向他們告別:“姑姑先回去了,明天再來看你們。”
“姑,留下來吃了飯再走吧。”劉芸挽留她。
“不了,沒跟家裏說不回去吃飯,老的老小的小一堆人都得等著我,我不回去不會開飯。”劉曉清笑著拒絕。
劉曉清家離這裏不遠,就在青石巷對麵,是學校分的宿舍,條件比劉家好點,有兩間屋,住了六口人,除了她和丈夫兩個孩子,還有公婆。
她丈夫也是青石巷中學老師,兩人工資加起來60多元,撫養兩個兒子贍養公婆,按說怎麼著也夠用。
偏這兩公婆年輕時很受了點苦,身體虧空嚴重,現在上了年紀病痛都來了,每個月看病吃藥要花不少錢,工資剩不下多少,因此生活艱難,沒有積蓄。
不過她丈夫和公婆脾氣很好,特別是她丈夫不僅人長得清秀斯文,還生性樂觀,很能苦中作樂,雖然日子過得苦,可家裏卻和和睦睦,笑聲不斷。
見她急著回家,劉芸不好再挽留,把她送到門口。
“啊,瞧我這記性,奶粉還在我這。”
劉曉清一拍腦袋,忙把挎包打開,拿出奶粉遞給劉芸。
“幹脆賣了吧,怎麼著也能湊點錢。”劉芸接過奶粉,和劉曉清商量。
她本來想著這東西營養豐富,讓身體虛弱的弟妹都喝點,但現在急需用錢,還是變現最實在。
“先別著急,如果能籌夠錢就不賣,這東西賣了就買不回來。”
劉曉清有點舍不得。
劉芸點點頭,沒吭聲。
從內心來說,她非常想把錢趕快湊齊,還給那家人,以後劃清界限,老死不相往來。
隻是照前世那個女人的德性來看,事情恐怕沒這麼容易解決,她隻能一邊湊錢,一邊靜觀其變。
不過現在的情況比前世好多了,前世因為劉曉清在醫院鬧著舉報的事,回來小琴已被送走,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
今天至少把小琴留下來了,已經是個很好的改變。
劉芸這會鬥誌昂揚,那個女人如果還是蠻不講理,提出不合理的條件,劉芸自有辦法對付她,畢竟對她家還是有點了解,知道她的弱點在哪,威嚇住她還是足夠。
待姑姑走後,姐弟幾人回到昏暗破舊的家中,準備晚飯。
劉家的房子不到十平方,住五口人,非常擁擠,睡覺的地方都不夠。
不止她們一家是這種狀況,青石巷的人家基本都這樣。
這個年代英雄媽媽很多,生四五個孩子很平常,有些人家甚至生了七八個,也隻有一間屋,雖然是正規修建的房屋,比劉家大一點,可也大不了多少。
好在這裏房子層高挺高,接近四米,於是有些腦瓜靈活的人想了法子,往頂上發展,用木板在半空中搭個小閣樓,閣樓上就是孩子們睡覺的地方,還能在中間拉塊簾子,男女都分開了。
這個法子非常實用,很快就普及開來,現在這一片的人家都搭了小閣樓,就算家裏夠住,用來放東西也是好的。
劉家便是如此,正對房門搭了個小閣樓,中間拉個布簾,劉芸帶著劉琴睡裏麵,劉強和劉齊睡外麵。
閣樓很矮,根本站不直身體,上下的樓梯是一個用了很多年的竹梯,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叫,每次上下都格外小心,怕摔下來,摔出點毛病。
閣樓下麵擺著陳素雲的小床,床頭靠牆有個衣櫃,對麵是飯桌,桌子下有四根長條凳。
這便是劉家全部家具。
陳素雲床邊的牆上開了道門,門外搭了個小棚房,作為廚房,青石巷家家戶戶一家挨一家地都搭了這麼個小廚房。
廚房裏有一個磚頭搭的小土灶,上麵架一口鐵鍋,旁邊還有個蜂窩煤的爐子。
廚房也有道小門,出去是條小河,河水很清澈。
這裏的人家洗衣服就是用這條河的水,隻有飲用才拿水票去打井水。
“姐,我們吃什麼?”劉強過來問道。
他現在沒有兩年後高大,但看著比同齡人成熟得多,困苦的生活迫使他快速成長,想給家裏分憂解難。
“土豆玉米餅吧。”劉芸挽起袖子回答他。
她也想做點別的給弟妹們改善一下夥食,但現在月底,家裏的糧食儲備已經見底,除了土豆玉米麵和幾把大米,再沒有別的食材。
“又吃土豆啊?我都吃好幾天了,打的嗝都一股土豆味!”屋裏的劉齊聽了跑過來哀嚎。臉誇張地皺成了一團。
他長得和劉強很象,隻是個子瘦小,一臉機靈相。
劉芸被他的樣子逗樂,輕笑一聲:“今天做法不一樣,保證你們吃了停不下筷子。”
以前弟妹們調皮,她生氣了會斥罵他們,可現在卻隻覺得他們天真可愛,重話都舍不得說一句。
“什麼做法?真的這麼好吃?我來幫忙。”劉齊一聽來勁了,拉著劉琴擠進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