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禦宅之死,以及...(1 / 2)

從禦宅變成狂熱分子

我雖然說了『禦宅文化』及『禦宅』已死了,但是我完全沒有嘲弄禦宅或說禦宅已經落伍的意思,真的一點都沒有。

重點是:在禦宅文化死後的現在,禦宅們又回歸成普通的個人,從前是禦宅的人們,現在全都隻好變成狂熱分子了。我要說的是這件事。

禦宅與狂熱分子的差別何在?就差在『是否成為一個民族』上。

雖然有『禦宅文化』一詞,但卻從來沒聽說過有『狂熱分子文化』這種說法。有『像禦宅一般的穿著和語氣』這種說法,卻沒聽說過有『像狂熱分子一般的穿著和語氣』這種話。這也就是說,狂熱分子是一群沒有群眾起來創造獨自的文化之人們。

禦宅會群眾而形成民族,但狂熱分子隻能孤獨地各自朝向自己的道路前進。

而現在『禦宅文化』和『名為禦宅的統一概念』都已經變成沒有了,所以所有的禦宅都會變成狂熱分子了。

從前在江戶時代有一種民族叫『數寄者』,也稱為『道樂者』(注1)。所謂數寄者,就是以『純粹』這種概念為中心,將茶道、花道、道具、建築、詩歌、繪畫、書道……等廣範圍的領域給統合起來的一大文化主導者。

他們是以被人稱道:『那個人,以數寄者來說是一流的。』為目標,平常自謙『我還不配當數寄者啦』來切磋琢磨自己。並且有著『在那個領域裏是比不上他的,但在這項領域中就是我比較強。』這樣的自尊。

但是,江戶時代崩壞了,數寄者文化也滅亡了。當然,這些數寄者都活了下來。隻是變成了單純的古道具狂或繪畫搜集者,四散流落各地而已。

一個文化滅亡之後,該文化的主導者們,就會變成各自領域的狂熱分子繼續活下去,這是曆史的法則。

禦宅文化也一樣。禦宅文化,也就是『有著成人風味的兒童文化』,曾經席卷了戰後的日本文化。最初是以漫畫或動畫為中心的禦宅文化,仔細留意就會發現,連文具或雜貨……等設計思想,許多領域都已經被禦宅文化所占領了,建構成一大文化帝國。

從前我在《禦宅學入門》一書中曾寫道:『禦宅是江戶文化的正統繼承人。』如同江戶文化死亡而數寄者變成狂熱分子一般,身為戰後昭和文化的禦宅文化死了,禦宅們也必然全都會變成狂熱分子。

可是,正因為禦宅文化正在滅亡,所以反而開始受到評價了。亦即現在禦宅民族正麵臨滅亡,而禦宅們終於得到他們所渴望的社會評價了。

距今數十年前,外國人對日本文化的印象不外乎富士山、藝妓、武士……等所謂的江戶文化的東西。在那種時代裏,日本人很迫切地需要建立『日本的固有文化』。就算索尼或本田的產品在國外賣得多好,也隻是讓外國人嘲笑是經濟動物,而產生了更多的情結。

當時日本的文化廳很積極地對外介紹現代日本的文化,然而不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引人注目。每次舉辦日本展覽,外國觀光客愛看的都還是江戶文化相關的東西。現代日本文化中除了黑澤明、小津安二郎等導演作品之外,外國人幾乎都不想看。

『隻是很會賺錢,毫無文化及創造性的民族。』

這就是全世界替日本人烙上的烙印。

就算蓋了再多條高速公路或摩天大樓,也不會有人把日本當成一流國家對待。那是因為日本沒有固有文化,全都是仿效西歐文化的模仿文化而已。隻會追著西方歐美國家跑,然後模仿他們,全都隻是二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