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魯迅和朱安成親,這說過了。三兄弟的大姑媽周德意外淹死,這也說過了。周德臨死前,在回娘家時,曾經提到過她唯一的寶貝女兒馬珠姑的婚事。當時,她對繼母蔣氏提議,讓她的女兒珠姑做個還娘家囡。還娘家,就是嫁回到娘家。怎麼才能嫁回到娘家,很簡單,就是把女兒嫁給舅表兄弟。馬珠姑的舅表兄弟,不就是魯迅三兄弟嘛。魯迅已經成親,不論;周作人剛去了日本,也不論。隻剩下周建人。偏偏馬珠姑和周建人年齡最接近,珠姑比建人小兩歲。也就是說,周德的真實意思是,讓馬珠姑嫁給周建人。
對這樣的提議,繼母蔣氏不吱聲;弟媳魯瑞也不吱聲。她們心中也有小九九。蔣氏的小九九:周德不是她親生的閨女。馬珠姑也就不是她親生的外孫女。周伯宜不是她親生的兒子,周建人也就不是她親生的孫子。盡管她很疼愛魯迅三兄弟,但她自覺他們有親媽,他們的婚事輪不到她這個非親奶奶插嘴。別多事。她自己有個親生的外孫女金珠姑。記得嗎?她的親生女兒叫周康,因為難產被紅蝙蝠接走了。她也很想讓金珠姑做還娘家囡,嫁給周老三——兩人年齡相仿,金珠姑比建人小三歲。
這樣一來,這個失了母親的親外孫女就能朝夕守著自己了,那死了的康丫頭也能放心瞑目了,自己呢,身邊也終於有個親的了。多完美。魯瑞的小九九:自從外甥女魯琴姑抱憾而逝後,她一直覺得愧欠了哥哥對不起娘家,有心要補償。怎麼補?琴姑之後三個妹妹,意姑、林姑都嫁了,隻剩下招姑。這孩子自小跟三兄弟認識,她帶他們回娘家拜歲時,孩子們常見麵。從年齡上說,招姑和建人最接近,他倆最合適。魯迅舅一點兒也沒有吸取琴姑的教訓。兩家雖然對建人和招姑的親事達成了默契,但也還是口頭上的,沒有落實到白紙黑字。
如果周家又一次反悔,那他也還是隻有獨自生悶氣的份兒。魯瑞可不敢反悔了,如果又弄出一個“招姑事件”,那她將來還怎麼回娘家,還有臉麵對娘家哥嗎?因此,對於周德“還娘家囡”的提議,她也就不好說什麼,隻有默不認了。之後,周德死了,當然沒人再提馬珠姑“還娘家囡”的事兒了。周德活著,有媽的孩子珠姑是個寶;周德一死,沒媽的孩子珠姑連根草都不如。這也難怪她在母親的葬禮上哭得死去活來,棺材蓋都釘上了,她還止不住嚎啕,一邊哭一邊對魯迅媽哀號:“舅母啊舅母啊,叫我怎麼辦啊!”魯迅媽極力安慰。
可是就連一旁的周建人都感覺的到,母親的勸慰是那樣的空洞。一個沒了爸(珠姑爸馬鳳郊已死)、如今又失了媽、隻有兩個異母哥哥、還沒有出嫁的姑娘,今後怎麼辦,的確是個大問題。馬珠姑後來的生活是這樣的:她先被異母哥和嫂子欺負。哥欺負妹是有理由的,誰讓你媽生前不善待我們。要報複!再者,你一個姑娘家的不掙錢不掙糧,吃我們的喝我們的,還不能讓我們欺負欺負,找個樂子,給生活增添點兒色彩?欺著欺著,珠姑受不了了。她和乳娘密謀了好一陣子,終於下決心離家出走了。
可是,沒有人脈沒有關係沒有文憑又沒有能力的她靠什麼生活?兜兜轉轉,她給一個茶食店的夥計作了妾。有妾必有妻,這夥計的妻不是善類,比異母哥欺負得更凶更惡。最後,比她媽周德更可憐的珠姑被賣了,而且是被賣進了妓院。再後來,不知其蹤,周家人從此沒人知道她的下落。是不是可以說,是蔣氏和魯瑞的自私害死了她?這麼說的話,好像對魯瑞不太公平。她也是沒辦法。買東西還講個先來後到呢,何況婚姻。她早就為建人定好了招姑,無論如何也不能棄了招姑另配珠姑。
那樣豈不又會把招姑致於死地?兩難的魯瑞問天:難道你非要我不是害了招姑就是害了珠姑?這是她的命吧。那麼,招姑呢,和建人如魯瑞魯寄湘的願親上加親了嗎?很可惜沒有。1912年10月,招姑病死了——當然不是像她姐琴姑那樣抑鬱成疾而亡。伴隨著她的自然生命的早夭,她和建人的婚事也夭折了。不過,既然雙方都承認這樁婚事,那麼,招姑實際上是以周家三媳婦的身份走的,而建人也就以招姑老公的身份送她上的路——下葬,作“七”,他都是主角。
羽太芳子,初婚的日本妻子在紹興人的眼裏,周家盡出稀罕事兒。老大樟壽,好好的一個中國人竟然跑去了日本,還學外國人的怪模樣剪了辮子;還是老大樟壽,娶了個老婆扔了不管,既不同房更不生小崽子;然後是老二櫆壽,放著多得像池塘裏的蝌蚪像天空的星星一樣的中國姑娘紹興丫頭不要,居然討回個日本婆娘。姑娘丫頭們都氣了,我們金枝玉葉如花似玉體健貌美勤勞勇敢又字正腔圓,怎麼就不如那又矮又墩臉大眼小又滿嘴鳥語的日本婆娘呢?別急別惱,周家又有男兒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