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周老三的婚事:親上加親(1 / 3)

看免費小說就來小說城,點,小說城www.xiaoshuocity.com閱讀原文看免費小說就來小說城,點,小說城www.xiaoshuocity.com閱讀原文如果爺爺在爸爸在大哥在二哥在,那麼家裏的事兒遠用不著他這個老三操心。可是,家中不幸的事兒一樁接一樁。爺爺坐牢了,爸爸死了,四弟死了。接著,大哥走了,二哥也走了。 他也想走,想跟他哥們一樣走出家門去讀書——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家裏一堆人都在那個學堂,他最知道的也就是那個學堂。 況且,還是因為“咱朝中有人”,如果考得順利,入學也容易一些。放寒假了,叔祖周慶蕃、小叔周伯升、二哥周作人都從南京回來了。周建人看見他們,心更癢癢。他不像他大哥當初想讓作人進水師學堂,繞著彎子先找升叔再找慶蕃叔祖,他很有主見地“越級”找叔祖,直截了當地說:“我也要到南京去讀書。”叔祖問他:“你幾歲了?”——對啊,什麼學校都有年齡要求。

要想達到目的,有時就得撒個無足輕重的小謊。他麵不改色心不跳地把年齡拔高了,說:“我16歲了。 ”——實際上,他實足剛滿14歲。或許是往學堂拉人頭拉得多了習慣了,叔祖沒有遲疑,說:“好啊,隻要有人肯去,學堂總是歡迎的。到了暑假,你可以去考一考。應該沒有問題的。”烏拉!得了允諾,周建人更來勁兒了。他有自信他考得上,叔祖不也說沒有問題嘛。他7歲的時候就由族叔周伯撝(謙叔)開了蒙,後來又進了會稽縣學堂(這所學校是模仿西方教育製度建立的,也有洋味兒,跟純正洋學堂的水師學堂有不少共通處)。

簡言之,他有基礎。再說了,家裏還有專為他開的小灶:升叔負責輔導他英文,二哥負責輔導他漢文。 自覺地用功,是真用功。周建人以為肯定沒問題,卻偏偏有了問題。問題在於,他媽不讓他走。經過百天倒計時,考試的日子到了。傻孩子周建人興奮地收拾了行李,把要用的東西、備考的書放在一個網籃裏。為什麼說他傻呢?之前,他從來沒有把他的打算告訴過他媽。你什麼都不說,就自顧自地把行李都打包好了,你怎麼知道你媽一定會同意會答應呢?我媽怎麼可能不同意不答應呢?大哥二哥,她不都同意都答應了嘛。

誰告訴你,你媽同意答應了你大哥二哥,就一定要同意答應你呢?這還用說嗎?這還真的用說。 我不信。你不信,那你就試試。周建人就去問他媽:“姆娘(紹興人這樣稱媽),我也要到南京去了。”——這不像是征詢,好像是通知。他媽一聽,大驚,因為事先沒有征兆,太出乎她意料了。她問:“怎麼,你也要去嗎?”他這才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如實交代:“是的,慶蕃叔祖回家過年的時候,已經和他約好,他叫我盡管去好了,沒有問題。”他媽似乎還是沒有反應過來,又問:“你真的要去?”他奇怪地反問:“我為什麼不去?兩個哥哥不是都出去讀書了嗎?”他媽突然就哭了,眼淚嘩嘩的。

她邊哭邊說:“你也走了,那我怎麼辦?”他一時語塞。他媽繼續邊哭邊說:“你們都走了,隻留我一個人在家裏,我一個人今後要怎麼生活?我一定會少活幾年的。”建人愣住了。找個外人來勸勸吧。小舅舅識大體,來勸,對他姐說,千萬不能這樣阻撓鬆壽。他的理由是,兩個大的都出去了,將來羽毛豐滿了,各自飛走了。硬把這個小的留在家,他是要變成篰底鴨的。他說他見多了那些篰底鴨。放人吧,放他走吧。小舅舅苦勸。不放,就是不放。建人媽不鬆口。唉,為了老娘,算了吧。

孝順又聽話的周建人想想也是,他們兄弟都走了,留下一個媽,也確是個問題。那時女人沒地位,不能拋頭露麵,家裏不能沒有男人。遇著個事兒,沒老的男人,像他這樣小的男人也行。到底是男人,總不能讓老媽,一個不姓周的外姓小腳女人衝鋒陷陣。不像話。不久,大哥從日本,二哥從南京,一起回來了。“烏大菱殼”又聚首,談得昏天黑地。魯迅鼓動作人日後也到日本去留學,作人熱烈響應。周建人趁機提出他也想到南京去讀書——他的目的很明顯,請外援。沒想到啊沒想到,兩哥早就被老媽“收買”了。

一聽建人提到去南京的事兒,魯迅和周作人一下子不作聲了——他們的媽跟他們說起過,也讓他們勸勸小弟。周建人見哥們這樣子,也聰明地意識到:還是沒戲。沉默了半天,大哥開口了,你能不能留在家裏呢。建人有些不高興,我為什麼要留在家裏。大哥勸,你留在家裏照料照料家務。二哥勸,你也可以陪伴陪伴姆娘。大哥說,書,不一定非到學堂裏去讀。二哥接茬說,是啊,你也可以自學嘛。大哥又說,姆娘身邊還有個兒子,她也放心些。二哥又說,姆娘由你照顧著,我們在外麵也放心。

重點是,大哥說,將來我們學成回國,賺一個錢,我們兄弟大家合用。二哥說,我們兄弟一向友愛,將來永遠生活在一起。大哥又說,對的,我們永遠生活在一起,不要分家。二哥強調說,不分家。當時,還在氣頭上的周建人很有骨氣地回了一句,我不要你們養活。大哥發誓說,你難道不相信我的話嗎,我是說話算數的。周建人妥協了。為了家庭,他扛起了炸藥包。魯瑞是感激小兒子的,這孩子畢竟是犧牲了小我成全了大我。給他找個好媳婦吧。算是回報。1906年,周家發生的事兒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