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卷 十國(荊南/南平/北楚)
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興王高季興
高季興,本名季昌,字貽孫,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南)人。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生,後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卒。
高季興早年流落汴州,做富商李讓的家童,朱全忠據有汴州後,李讓靠奉獻資財,得全忠收為養子,高季昌也被全忠賞識,被任命為毅勇指揮使。唐昭宗天複二年(公元902年),朱全忠率軍進攻鳳翔(今陝西鳳翔)李茂貞,屯兵城下,久攻不克。季昌獻詐降計,令手下武士馬景詐降奔入鳳翔,將李茂貞之軍引到城外,被全忠軍擊敗。高季昌因此知名,被授予宋州(今河南商丘)團練使。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十月,全忠攻下荊南不久,就把高季昌派往此地,為荊南節度留後。次年,全忠稱帝,正式委任季昌為荊南節度使。
荊南節度使在唐代本來轄有8州。但高季昌初上任時,隻能管轄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座孤城,其他地區早被周邊各國分割。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梁帝朱全忠被害,梁朝國政衰頹,內亂不斷,高季昌遂擁兵成為獨立的割據勢力,在十國中被稱為荊南或南平。後唐滅梁後,高季昌歸附後唐,為了避唐諱改名季興,被封為南平王,但仍然割據自立。
高季興雖然在荊南自成一統,但他的轄地隻有江陵以及後來取得的峽州與歸州(今湖北宜昌與秭歸),是十國中國勢最弱的一國。荊南不僅國勢單弱,而且地當要衝,北有中原王朝,西有蜀、東有吳(南唐),南有楚。處在諸國夾縫中的高季興采取了一條極其現實的國策,就是所向稱臣。
對於北方的中原王朝,每逢新朝建立或新帝登基,他都奉表納貢,稱臣奉賀。對於南方諸國,他也多稱臣稱藩。這樣,一方麵可以得到對方大批賞賜,另一方麵又可以暫時免卻大兵壓境之禍。
雖然對鄰國多俯首稱臣,但高季興有一個嗜好,就是劫掠各國途經南平的使者。諸國國君都十分鄙視這位南平王,送了個綽號“高無賴”,也有人稱他“高賴子”,不十分與他計較。當然,若遇上計較的哪一國,他就要演上一出兵臨城下的險劇。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五月,楚國派往後唐的使者史光憲自洛陽返回,帶回駿馬10匹,美女兩名。路經江陵時,高季興忍不住,又奪了過來,並扣留了史光憲。楚王馬殷似乎肚量不足,派六軍副使王環等人率軍大舉進攻,南平軍大敗,楚軍進逼江陵。高季興趕緊送出史光憲及馬匹美女求和。
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季興病卒,終年71歲。諡“武興王”,葬於江陵城西。
第二百六十章 文獻王高從誨
高從誨,字遵聖,是高季興長子,唐大順二年(公元891年)生。季興死後,從誨繼位。他繼續使用父親的做法,先勸吳臣徐知誥即帝位,並率先稱臣,又向晉、蜀等國分別稱臣。契丹滅晉後,他一方麵向契丹入貢稱臣,另一方麵又派使者到太原,勸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稱帝,並請知遠稱帝後將郢州賜給南平。知遠登基後,從誨又遣使稱臣納貢,再次乞求郢州,知遠不許,從誨與漢斷絕往來,拒納來使。但不久,就因斷交之後,北方商賈不至,境內貧乏,又遣使謝罪,請求和好。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十一月,病終,時年58歲。
第二百六十一章 貞懿王高保融
高保融,字德長,是高從誨第三子。後梁貞明六年(公元920年)生。高從誨死後,嗣位。這時,北方的後周日漸強盛,保融放棄了父祖到處稱臣的做法,專意侍奉後周,年年上表納貢。周軍進攻後蜀、南唐時,他還主動出兵相助。宋朝建立後,保融更是盡心侍奉,一年中三次入貢,討好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八月,病終,時年41歲。
第二百六十二章 侍中高保勗
高保勗,字省躬,是高從誨第十子,高保融弟。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生。保勗平素治事有方,幹練果決,深得保融信賴,保融臨終前遺命保勗嗣位。但繼立後的保勗卻荒淫無度,又大造台榭池館,弄得民怨沸騰。於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一月死去,終年39歲。
第二百六十三章 侍中高繼衝
高繼衝,字成和,是高保融長子,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生。保勗死後繼承王位。他繼位之際,正值北宋統一南北時期,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宋借口討伐湖南,道由南平,乘機進據江陵。繼衝降宋,先被遷往汴州,後又移居徐州,被委以武寧軍節度使等職。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病卒。時年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