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宮內窘迫,是指急性或者慢性缺氧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的情況。在非高危妊娠,也就是啥毛病沒有的孕婦肚子裏,已經七八個月的胎兒是很少發生宮內窘迫的,是低概率事件。
醫生需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孕婦自身狀況,綜合分析監護結果“無反應型”的可能原因,找出那部分確實發生窘迫的極少數,首先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改善處境,盡量讓他們熬到足月後再出生。如果不可行,就隻剩一條路,幫助他們盡早脫離險境,或生或剖,人為地製造一個醫源性的不得已的早產,雖然這結果並不理想,但是此乃天災,非剛才所述的人禍,誰攤上誰都得認命。更多的時候,醫生是為那些本無險境而言的孕婦打消顧慮,讓她們產檢後微笑著回家。
胎心監護“無反應型”最常見原因就是寶寶在歇著,或者正在打盹兒,或者呼呼睡大覺。這時可以使用刺激或喚醒胎兒的方法,例如用手輕輕推動胎頭,或者讓孕婦出去溜達一圈,要是餓了,吃點東西再重複檢查。我們當住院大夫時最常用的方式是聲振刺激試驗。很簡單,就像賣藝的敲堂鑼一樣製造聲響,我們因陋就簡,最常使自己聽診器的鐵頭敲自己在食堂吃中飯的不鏽鋼飯盆。
在產房輪轉時,我和琳琳自覺分工,胎心監護都歸我做,琳琳寧願收新入院的孕婦寫大病曆,也不願意做胎心監護。她說:“我最恨這種‘敲堂鑼’行為,一點都沒有當醫生的尊嚴,看上去傻啦吧唧的,在孕婦跟前感覺特沒麵子。”
她的理想比我遠大,雖然我不知道她在追求什麼,但是我知道我的追求是什麼。我的願望就是不挨領導罵,敲完了堂鑼,曲線滿意了,孕婦高興了,她好我也好。什麼麵子不麵子的,一個月才賺800塊錢的人,就是一個光腳的,有什麼麵子。
假臨產,也叫先兆臨產,是生孩子之前子宮的準備活動。人世間萬事萬物都非一蹴而就,傳說中一次勝過一次的陣痛、能把孩子從媽媽肚子裏擠出來的宮縮絕不是聽誰一聲令下就排山倒海湧來的,子宮需要進行準備活動,甚至預演。
生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分娩這件事到底是如何發動的?到底是誰下的準生令,子宮下段如何就從一個狹小的管狀結構一點一點變成一個長桶形的康莊大道讓胎兒通過?宮頸口怎麼就從針尖樣的一個小眼兒一點點擴張到10公分允許胎兒娩出的?各路學者提出的學說紛紜,有子宮下段宮頸成熟學說、神經介質學說、免疫學說、內分泌控製學說乃至機械性理論都搞出來了,近年來風頭正勁的是妊娠穩定失衡學說和縮宮素誘導學說,產科學界開大會大吵,開小會小吵,吵來吵去,誰也不服誰,總之,目前還沒完全弄明白生孩子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