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數的寶寶不管是生還是剖,絕對是個早產兒,體重還不到4斤,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成熟了、長好了。別的還不要緊,骨頭皮肉都可以生出來以後慢慢長,胎肺不成熟最要命了。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不呼吸的,胎肺是實心的,還沒有氣體交換的功能,胎兒需要的氧氣養料都是通過胎盤順著臍靜脈到達胎兒的。出生後,氣溫、體溫及血氧濃度的改變刺激新生兒的呼吸中樞產生興奮,開始人生的第一次呼吸。外界空氣順利進入新生兒的雙肺,並且進行氧氣交換的前提,是那些原本呈閉合狀態的肺泡能夠像無數小氣球一樣迅速膨脹,這種膨脹和極佳的順應性必需一種重要的脂蛋白的參與,這就是肺表麵活性物質。早產兒缺乏的恰好就是這麼一點物質,肺泡不能充分打開,出生後不能很好地呼吸。
這些早產兒可能需要注射8000多塊錢一針的從豬體內提取的肺表麵活性物質,甚至一針還不夠用,結果兩針就把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積蓄打出去了。新生兒本應待在媽媽溫暖的子宮,但是現在他們不得不住進暖箱。他們的小嘴沒有強大的吸吮能力,不會吃奶,或者吧嗒兩口就吃不動了,可見,吃奶的勁兒可不是誰都有的,喂養困難甚至需要醫生插鼻飼管,把奶水直接打到胃裏。孩子他媽應該是最著急上火的人,情緒緊張再沒有奶水的話,這小可憐很可能吃不到軟黃金一般的初乳和母乳,遺憾終生。就算花上幾萬塊錢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把早產兒養到5斤以上,可以出院了,媽媽還擔心他將來的智力體能發展問題,未來那長長的路,真是一輩子操不完的心。
要是不中止妊娠,醫生得向孕婦解釋清楚緣由吧,要是說實話,說現在的曲線不太好,可能是孩子還不太成熟,不到檢查的時候,那您還給人家亂檢查什麼呀,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或者說,可能孩子還小,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過兩個禮拜再來複查一次,說不定就合格了。孕婦回家後,指不定終日以淚洗麵,恨不得天天跑來醫院聽胎心,做監護,連吃飯睡覺的心思都沒有了。醒著的時候啥都甭想,就數胎動,孩子一動就興高采烈,孩子一不動就愁眉不展,多沉重的心理負擔啊。
聽說還有醫院員工集資買CT、買核磁共振機器的,這種行為可能會在醫療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讓一部分病人受益。但是,一旦涉及金錢、利潤和紅利分成,總會有個別人主動降低自己本來已經很低的道德底線。
胎心監護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專業的解讀。即使32周以後相對成熟的孩子,也不是個個心髒都能跳出理想的曲線。龍哥最常訓導我們的就是:胎心監護好,孩子是好的,胎心監護不好,大多數孩子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