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了一定很失望,現代醫學,怎麼連生孩子都沒整明白呢?是的,綜觀內外婦兒四大科,還有耳鼻喉科、眼科、傳染病科、精神科、神經內科、口腔科、皮膚性病科一共七小科,林林總總成千上萬種疾病,真的沒有多少疾病的發病機製是清楚的。醫學,有太多的未知。我們摸黑前行,無數人呐喊、助威和加油,但是,他們的手裏同樣沒有火把。
隨著寶寶一天天成熟,預產期臨近,孕婦常會感覺到不規律的宮縮,其實這種子宮的收縮從懷孕的1214周就開始了。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收縮的頻率和幅度也相應增加,特點是有一搭沒一搭,強度很弱,經常是不被發覺的,孕婦也不覺得痛,宮頸也不會有擴張等變化,國外教科書中稱之為希氏宮縮(BraxtonHickscontraction)。晚孕期間,孕婦開始能夠感覺到肚子一陣陣發緊,有時候也會有下腹部的輕微脹痛感,但是強度不會越來越強,常於夜間出現,多不影響孕婦入睡,清晨自然消失。
第一夜,我就成功地把一個先兆臨產,也就是假臨產的大肚子收住院了。大肚子辦住院手續的時候還肚子疼呢,住進待產室後就呼呼大睡,第二天還一臉從容地和查房的許教授說:“教授您早啊,我昨晚睡得不錯。”
教授轉過身來,先讓我當著大夥的麵背一遍什麼是臨產。我背得挺流利。她讓我再背一遍什麼是假臨產,我也答上了。本以為背得好就能逃過去呢,後來才回過味兒來,許老太就等著我對答如流呢,要是連理論都背不出來,老人家估計都沒心思罵我了,我得直接夾包走人了,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許老太又讓我背了一遍鑒別診斷,如何識別真要生的孕婦收入院,如何識別幹打雷不下雨的孕婦勸她先回家觀察。這我也背出來了。許老太問我:“小張大夫,理論學得不錯,那你說這個孕婦是假臨產,還是真臨產啊?”我憋得滿臉通紅,不敢吱聲兒。
“真正臨產需要具備三大要素,一是子宮規律收縮,5分鍾至少要有一次肚子疼,每次宮縮不少於30秒,進入第二產程後,10分鍾內通常要有三次宮縮,另外兩大要素就是宮頸口的擴張和胎先露的下降。”
“嗯,記住了,對不起,我下次注意。”
“沒事兒,剛進臨床都會犯錯的,記住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咱們協和的床位寶貴,隻有五張待產床,兩張生產床。你前半夜收了個假臨產的占了一張,後半夜就可能來個真臨產的,咱就得讓人家在走廊過道臨時搭行軍床,要是這時候外地再轉來一個危重病人,咱把人家往哪兒放?耽誤病人治療是要死人的,咱們產科和任何一個專科都不一樣,經常是一屍兩命啊。”
這些理論我們都懂,欠缺的就是理論聯係實際的功力,沒辦法,灰溜溜跟在領導後麵繼續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