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我還畫過漫畫,模仿蔡誌忠的畫風,自己編劇情,強迫同學們看,看完還要寫觀後感。我的第一套漫畫叫《無常傳》,講一個練武術的和尚的故事。那是我最初的夢想,就給畫了出來。還有一套漫畫專門是畫我們班級的,同學們有各自的角色,有的人是將軍,有的人是士兵,有的人是乞丐,我是國王。我在自己虛構的世界裏尋找著成就感。但畢竟我是在模仿別人的畫風,同學們新鮮過一陣之後,都去看原版的蔡誌忠了,我失去了動力,也就沒再繼續這個愛好了。
我小時候還夭折過一個愛好,就是說相聲,主要是受《曲苑雜壇》節目的影響。我有一個搭檔叫於鋒,他捧哏,我逗哏,這個決定是我做出來的。我告訴他他很帥,帥哥不能當逗哏的,抖包袱這事兒得我來,他欣然接受。後來於鋒識破了我的計謀,發現根本就是逗哏的比較拉風,我倆就拆夥了。
說相聲是比較低碳環保的愛好,不需要什麼物質上的投入,和唱歌一樣。我最開始對唱歌感興趣是在小學五年級。班級的大合唱,老師挑我站在最前麵。我以為是自己唱得最好,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個子最矮。
我報名參加了全市的小學生歌唱比賽,曲目是《好爸爸壞爸爸》。那會兒我爸媽在外地治病,我其實是想找個機會讓我爸回家看看我。我爸回來那天,我突然從飯桌上站起來說:“爸,我要送給你一個禮物!”然後就唱起了那首歌,把我爸給唱哭了。人越長大越拒絕感動,類似的肉麻橋段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上演過。
比賽當天,老師特地給我打扮了一番,穿上了一條背帶褲。結果上場的時候褲子被踩了一腳,有一條背帶斷掉了,整首歌我都是雙手緊緊攥住那條背帶唱完的,生怕唱著唱著褲子掉了。原本設計的很多舞蹈動作根本沒辦法做。那次比賽我得了全市第二名,輸給了一條褲子,非常沮喪,盡管那是我獲得《百變大咖秀》第二季總冠軍之前,參加過的所有比賽裏成績最好的一次。
愛好模仿也是從小學就開始的,最早模仿的人是鄭智化和郭富城,因為同學借給我一盤磁帶,就叫《鄭智化大戰郭富城》,A麵是鄭智化,B麵是郭富城。我模仿他們唱歌,自己給自己報幕:“接下來有請鄭智化先生演唱一首《水手》。”我就變成鄭智化的聲音唱,唱完之後接著報幕:“鄭智化先生演唱完畢之後呢,我們要有請郭富城先生。”然後變成郭富城的聲音唱歌。慢慢地,我能夠模仿的聲音越來越多,我自己報幕的這台晚會的陣容也越來越龐大。我不厭其煩地在放學路上“舉辦”一場又一場群星演唱會,自得其樂。
我還有很多愛好,比如寫文章、打籃球、做飯什麼的,但不是所有的這些愛好,最後都能夠成為特長;甚至不是所有的愛好,在一開始都是愛好。
電影《蜘蛛俠》裏有一句台詞讓我印象深刻:“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這裏麵提到的“選擇”,我認為並不全部是主動的,就好像我們從事的工作、我們就讀的學校、我們成長的環境,甚至我們的業餘愛好,也許很多人都是被動做出的選擇。麵對這種情況,我讓自己接受、適應,然後嚐試改變,或者被改變。
當然了,這隻是我的個人看法:順其自然,平靜地麵對並熱愛當下的生活。在我先後被兩根弦的二胡和四根弦的小提琴拒絕在門外之後,順其自然地,我成了全集安市六根弦的吉他彈得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