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邏輯:建立認知理性(2)(3 / 3)

這恰恰說明:有時候,當你處於最糟糕的狀態,或者你再也不用擔心失去什麼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了。

任何事,我們總會遇到好的和壞的。對於處在逆境中和不得誌中的人來說,一定要相信,最壞的狀態中其實蘊含著成功的可能。我們在這裏不是在討論運氣的問題,而是告訴你必須重視一種可能性。假如你沿著可能性不懈地努力,這種可能性就將是決定性的--它一定會成為現實。

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克裏蒙·斯通被人們稱為“保險業怪才”,他是由一個人人都看不起的小報童,一步一步成長為保險業的巨人的。

斯通自幼跟著母親一起生活,家境非常艱難。為了分擔母親的壓力,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走上了街頭,當起了辛苦的報童。這一段經曆讓斯通領略到了世間的酸甜苦辣。有許多次,他不是被人辱罵,就是被人打上幾個耳光,受盡了屈辱。但他明白,如果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境遇,這一點屈辱又算得了什麼呢?

生活對他的打擊反而激起了他昂揚的鬥誌,斯通愈挫愈勇。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兜售自己的報紙,正趕上列車員檢票,斯通不小心撞了他一下。列車員轉過身來就給了他一腳,他被踢倒在地,報紙也散落一地。

列車員罵道:“小混蛋,再讓我看見你上車賣報,我會收你雙份的車錢。”斯通默默地爬起來,收拾好報紙,繼續叫賣。乘客看見列車員的蠻橫行徑,大為憤慨,紛紛譴責那個家夥,並自發掏出錢來購買小斯通的報紙。從此以後,斯通在火車上的賣報生意好了許多。他也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堅持會幫助自己渡過最壞的狀態,而接下來的可能隻有一個,那就是成功。

後來,斯通開始幫助自己的母親推銷保險。他的母親在一家小保險經紀社工作,負責替底特律的美國傷損保險公司推銷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整個保險經紀社隻有她一個推銷員。有一家當地銀行的職員向斯通的母親購買了保險,並建議她到銀行大廳裏推銷,斯通的母親接受了建議,果然效果顯著,第一天就推銷出去了幾十份。斯通決定也像母親那樣,去人多的地方推銷。

於是,一棟棟的商業寫字樓便成了斯通的首選。但推銷保險可不像賣報紙,他的心裏一點底都沒有,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他鼓起勇氣敲開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的大門,耐心地問道:“先生,您願意購買一份保險嗎?”

為此,他遭受了不少無情的白眼,也遭受到了無數次的拒絕。但他走出來之後,就強迫自己立刻衝進下一個辦公室。第一天,斯通沒有賣出一份保險。第二天,他賣出去兩份。第三天,他賣出去四份。不久後,他甚至可以一天賣出去幾十份保險。這樣的成績是他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

20歲的時候,斯通決定要自己創業,他搬到了芝加哥,創辦了“聯合登記保險公司”,公司成立之初,老板和職員加起來隻有他一個人,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斯通的信心--他早已證明過自己的能力了。

果然,斯通的保險經紀公司旗開得勝,在開業的第一天就賣出了54份保險。不到一年,他的公司就把業務向外拓展到了威斯康辛州和印第安納州。

斯通說:“最壞的不是你處於壞的狀態中,而是你處於壞的狀態中卻看不到最好的開始其實就在那裏隱藏著,你需要自己勇敢地站起來,從中突圍。”

因此,在大多數時候,當你發現自己已經走入了困境的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是退縮,而是勇敢迎上去,找尋其中最好的開始,改變眼前的不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