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邏輯:建立認知理性(1)(1 / 3)

警惕任何一種絕對價值觀

用“認知理性”去代替“價值理性”,才能成為“理性人”。

無論任何時候,分析問題比記住問題更重要。

我們要有夢想,但更需要邏輯。

在為我們分析互聯網(網絡)基礎協議時,《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古拉·尼葛洛龐蒂解釋道:“在網絡信息時代,包含了大量信息的信息包雖各自獨立,但它們卻可以經過不同的路徑傳遞到四麵八方。這種分散式體係的構建逐漸擴大了網絡信息的擴散能力,不論是法律還是暴力,都無法控製整個網絡。”

即便有時你堵住了一條路,信息還是經由另一條路傳遞出去了。這表明,無論人們的認識能力是什麼形態(是否已被某種觀念洗腦),他們仍然有機會得到某些關鍵的信息,窺到與真相有關的事實。

在對這個世界進行分析時,我們對於信息的分辨和認知能力永遠是最重要的,是排在第一位的能力,而不是價值觀(它可以是錯誤的甚至是被灌輸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永遠不會出錯。價值觀是在組織出現問題時,我們經常用來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但我們所麵臨的往往不是價值觀是否正確,而是如何評判是非對錯。如果對於是非的評判標準出現了問題,價值觀又有多少說服力?

價值觀是企業整體的行為標準,更是對於員工的思想範疇的約束和規範,而製度更傾向於對行為的規範。而企業存在的基礎則是,一群能夠彼此認同企業價值觀念的人在共同的平台上實現自我價值。

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價值觀念的統籌能力在於,他描述的不是現實而是“應該”。當價值觀念產生了實際效果並持續發揮作用的時候,企業的價值觀念才能轉變為內部員工和整體的信念、信仰,才能真正發揮思想約束與規範的作用。否則,如果沒有實際的可行性,或者缺乏正確與理性的認知性,這種價值觀對於企業的作用就是負麵的。因為在任何時候,分析問題都比發現和記住問題更重要。

最理想的狀態是--團體成員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我們企業的價值觀念,並且進入企業價值觀念引領下的無意識狀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習慣成自然。

隻有這樣,企業價值觀念才能引領團隊成員處理相關問題,並且從組織內部開始形成為整體的準則和精神力量。需要補充的是,我們企業的價值觀念應該與你的企業文化基本保持一致,就像左腦與右腦的互相協調與高度統一,這樣才能更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凝聚力。這需要我們每一名管理者和團隊成員都能夠建立認知理性。

總而言之,企業的價值觀念是員工行為反饋出的一麵鏡子,是我們管理者的鏡子。它所表現出的問題,既是管理者的問題也同樣是企業整體的問題。作為管理者,當你的團隊出現問題時,你最應該做的往往不是用公司的價值觀去對員工進行審判,而是去理性分析自己的做事方式是否對手下造了不良影響(引導)。

我要給予的警告是:如果一個管理者總是迷信某種價值觀,認為隻要價值觀正確,企業就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那麼他的團隊前途將是十分危險的。

事情的發生總有意義

每天都會有事情發生,好的、壞的,還有現在說不清是好是壞的--它們組成了我們的生活,也構成了我們分析和預判問題的基礎。

建立屬於我們的獨立的樂觀理性,這是你擺脫盲從的重要手段,也是擁有理性信仰必經之路。一個人如果缺乏樂觀理性,他就不是一個成熟的人,因為他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件事。那麼,他得出的判斷就會是偏頗甚至是極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