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邏輯:建立認知理性(1)(2 / 3)

隻有當他可以從任何一種“不幸”事件中都能發現機遇和收獲價值時,我們才可以這樣說:他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並且認真經營自己人生的人,否則他就是一個深度的“被洗腦者”。這樣的人,很難承擔起團隊的管理

責任,也很難去獨立地做好一些“會影響他人”的重大事情。

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經曆一些起伏波動的事情在所難免,對於沒有預知未來能力的人來說,事情的發生,總會有它的緣由,有它既定的因果。

就像我在華盛頓的聯邦調查局的一位同事講過的:“我認為無論開心與否,哪怕有些事讓我痛苦異常,其中都蘊藏著人生的道理。”這就是我那位同事的信仰,他每天都懷著淡定的心態來對待工作,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

首先,每件事都能讓你看到哪怕一個人、一件事的真偽、善惡、好壞,不斷強化這種標準,當事情再次發生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更快地看清真相,做出正確的判斷;其次,事情的發生可以讓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對“什麼是我該做的,什麼是我不該做的”逐漸就有了全麵的認識。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無數的分析,他就可以逐步形成一套獨立的理智的評判標準,具有了理性的邏輯基礎,知道了是非的標準,並且擁有了一些分析事物的成熟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智就會逐漸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道路,他的事業發展也會走向一個新的高度,確保他不會大起大落或者極端化。

與之相反的是,許多人出了事情就會抱怨,他們看到的不是事情的意義,而是“事情的災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把事情越弄越糟,最後不但一事無成,事事弄砸,連他自己和周圍人的心情也都被搞壞了。

--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為什麼你就這麼倒黴?事情發生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想想這兩個問題,而是哭泣和歎息呢?每件事情的發生,其實都是必然的而且是有意義的。之所以稱之為必然,是因為緣由的合理性,當事情發生的主觀、客觀條件都得到滿足的時候,這件事情必然就會發生。而之所以說是有意義的,是因為我們的成長、成熟,就是從對這些或好或壞的事情的經曆中實現的。

比如學校經常舉行一些枯燥的作文比賽,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就某一問題寫出自己的觀點,但卻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資料、範文。於是你在這種苦惱中強迫自己向終點艱難地前進,一篇,兩篇,每次的思考和創造都很痛苦,但每次都完成了。

於是,你會慢慢發現,自己越來越會寫了、能寫了,思維也越來越寬泛,不再局限於某種思維定式之下,你甚至可以創新地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最關鍵的是,你突然感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對於員工來說,很多人以“上司推一步他就走一步,上司說什麼他反而不信什麼”的思維模式對待自己的工作,這種邏輯是非常錯誤而且非常低效的。工作就是要讓自己經曆一些問題,就是要讓自己在某個困難中磨煉幾次,這樣才能真正鍛煉你的求知欲,提升分析能力,進而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然後為你的事業打下基礎。一個人在參加工作的三年內,能否從普通職員晉升為管理人員,決定因素就在這裏。

既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意義的,都能夠幫助我們及我們的組織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前進一步,那為什麼不去積極地對待呢?任何困難和挫折都隻是事情的表象,它的背後隱藏著戰勝挫折、磨難的喜悅和成長,隻要你能夠細心地觀察和用心地體會,並把它當作一種收獲經驗的機會,你會發現每一次戰勝困境都是一種獨特的充滿樂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