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停止了動作,身體開始戰戰兢兢。觀眾以為他正在醞釀一個更驚險的動作,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隻有助手發現了這極不正常,但是他背向助手,助手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是,經驗豐富的助手什麼都沒有做,隻是調動全身的神經注意一切情況。他知道此刻最好的方式就是別說話,絕對不能讓他分心。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這位表演者突然走了一步,動作又恢複了正常。
表演結束後,他立刻找到助手,一把抱住了他:“真是太感謝你了。”助手很驚訝:“你為什麼要謝我呢?”他說:“這是魔鬼的惡作劇。灰塵掉進了我的眼睛,我在十六米高的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我完了,但是很快我又覺得自己應該堅持。不得不說,那一刻我被自己的堅持感動了,淚水湧了出來,竟然把灰塵衝了出去。你知道嗎?如果那時候你喚我一聲,哪怕露出任何擔心的聲音,我肯定都不會渡過這個難關。我的內心會依賴你的救助。所以,你救了我,同時也救了這場表演。”
意誌力似乎是所有品質訓練中最艱難的一課,這意味著你要忍耐,壓製、逼迫自己去做一些很困難的事。意誌力訓練的過程總是伴隨著“我真不想這麼做”“我快要放棄了”“這比想象的難多了”……懶惰和享樂成為意誌力最大的敵人,花樣百出的“借口”就成了放棄意誌力鍛煉可以被原諒的擋箭牌。所以,人們總是看不到自己的進步。
瑞貝卡很想培養一個興趣,她決定學習樂器,而這也確實讓她為之興奮。她想從鋼琴學起,於是買了一架價格不菲的鋼琴,擺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還請了一個按時計費的鋼琴老師。
但是僅僅兩個月後,她就厭倦了這種生活--因為每天她隻能彈奏基礎音符,毫無進展。按照她目前表現出來的能力,想要彈奏出賞心悅目的曲子起碼要兩年。兩年!這是瑞貝卡始料不及的,她無法忍受這個“不優美”,所以她打發掉了鋼琴老師,並從老師那裏谘詢到學小提琴會好許多。沒過多久,瑞貝卡發現自己“缺乏”小提琴“細胞”。於是她又改玩吉它,接下來是架子鼓、口琴、豎笛……後來,她家裏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不下二十種樂器,可沒有一件堅持超過兩個月。
我們來聽一聽瑞貝卡事後為自己總結的“為什麼總是半途而廢”的理由:“鄰居會因為噪音起訴我!”“我的狗最近神情呆滯,它一定是被那該死的哀怨折磨瘋了!”“我的肺大概有什麼毛病,在去見醫生之前,我想最好是先停下來。”“我不太相信這是我的興趣了,一定會找到更容易的。”又過了一段時間,當人們詢問瑞貝卡這一段“樂器經曆”時,她終於開始自嘲地說:“難道我真的不知道問題所在嗎?我很清楚,不是它們(樂器)的問題,它們都是這世界上最優美的東西,是我的問題,我缺乏意誌力。它們(樂器)是對我意誌力最大的考驗,事實證明,我的意誌力比音樂細胞還少。”
意誌力訓練聽起來真的很難,事實也確實如此。我的建議是:
高壓策略如同給自己樹立一個不可戰勝的敵人,越堅持越受挫。
意誌力有著它自己的運行規律,有的時候,我們的意誌力會達到頂峰,有的時候會跌落穀底。如果在意誌力很脆弱的時候做一些需要耐性的工作,效果就會變得很差,而且你會焦躁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意識不到這一點,即使工作完成了,質量也隻能達到“應付”
的水平。高壓會形成一種耐力對抗,但無法保證對抗的結果。所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意誌力最強的時段完成,既會讓我們的工作變得順利,也能夠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果你是一名部門主管,我相信你會對自己的下屬做如此安排。
把你良好的行為習慣化和自動化
這是另外一個意誌力的訓練秘訣。有的人會發現,自己在某一個階段會表現得特別好,比如,可以堅持用冷水洗臉或者睡前閱讀。自己也能感受到這些行為帶來的益處,可一段時間後,這些行為自然消失了--在其他階段,他又表現得很差。
喬治說:“我的妻子每天用冷水洗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她說這可以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所以,我決定像她一樣,並讓她監督我。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她都會在洗臉的時候提醒我一下,雖然有點不容易堅持,但我確實那樣做了。我感覺很好,覺得自己很有毅力,可當妻子不再提醒我之後,有一天我嚐試了熱水,天呀!這太舒服了!我告訴自己溫暖應該戰勝免疫力,虧待自己是傻瓜才做的事情。所以,我又開始用熱水洗臉,冷水習慣就那樣消失了。”
大多數人都有過喬治的問題,在他人的監督下才能堅持某些行為,一旦監督約束停止,因監督而產生的良好行為也就停止了。原因就是,這些行為並不是自發的,具有強製性,如果想讓一種行為自動化,就要讓它成為自己的本能與意誌力喜歡的習慣。
我們通過一個調查發現,那些執行力較高、充滿意誌力的人群並非天生具有某種“神力”,他們的意誌力儲備和其他人沒有區別。但如果你去觀察他們的行為特點,會發現這些行為都是自然生發的。看上去,就像是喝水需要舉起杯子一樣,是一種本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