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接納:從你自己開始(3)(1 / 2)

抱怨像慢性癌症一樣加劇管理問題,製約企業發展。對待抱怨的態度不僅是修養與氣度的體現,也是公司能否良性發展所必須麵對和解決的問題。這一點對於領導者尤為重要。

真正卓越的領導者,他們不會在遇到挫折或者不順心時拿下屬出氣。比爾·蓋茨是從不抱怨的,他說:“我知道人生不公平,因此我習慣地接受它,接受現實。”曾任聯想公司董事局主席的柳傳誌先生也這麼認為,他說:“這是我們人生經曆的一部分,每個人都麵臨著挫折和失敗的可能,沒有任何抱怨的必要。”

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什麼事,抱怨都隻會讓你失去更多。山羊在吃草時總會“咩咩”地叫個不停,不管它在表達什麼--可能是“這種草很好吃”,也可能是“難吃極了”--總之每叫一次,它就失去多吃一口青草的機會。

抱怨是一切消極信仰的發酵池,所有的“壞情況”都在這裏產生。

抱怨越多,消極信仰就越繁盛--替代之前的積極信仰,人的心態、行為、觀念也會向消極的方向發展,最終讓你失去生活的幸福感,喪失奮鬥的動力。你會說:“唉,我不管了,讓它自生自滅吧。”抱怨就像一根紮在肌肉中的倒刺,你每抱怨一次,它就紮得越深,人們也往往因為貪圖一時的痛快舒心丟掉了“成功的機會”。

一個每天抱怨的主管會是什麼下場?如果你每天都在喋喋不休地吐槽公司的辦公環境,老板在你的背後會是什麼表情呢?他一定不會在乎你的夢想有多偉大,他隻會認定你缺乏工作誠意,然後讓你“另攀高就”,而他“另請高明”。

格雷厄姆·沃拉斯說:“我們的思想宛如一塊磁鐵,它隻吸引與它類似的東西,與你思想相左的東西是不大可能產生的,你的成就首先是在你的思想上取得的。”抱怨讓信仰變得消極,而一個消極信仰,則會更加強力地去吸收更多消極的東西。

抱怨隻能徒增煩惱,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抱怨解決不了事情,你看過誰是通過抱怨讓自己的工作環境變好的嗎?沒有。那麼,你應該如何對待它?--對於那些讓你想要抱怨的人和事,你要努力去改變,不能改變則欣然接受。忍受一個惡劣的環境,而且要順應它的規則,然後將手中的事情做好。

記住,越是不願忍受的人,往往越難以忍受--於是他的抱怨就無法抑製,成為一場災難。對於一個將軍來說,如果他因為一個士兵的失誤而不停抱怨,他很可能因此丟掉一座城池。所以上司可能寬容犯錯的下屬,但絕不會饒恕抱怨的員工。而你,不管你是一名上司還是普通的職員,如果你想解決問題而不是搗亂,就要離抱怨遠一點!

當然,在積極改變現狀的同時,你還要認識到,改變現實和完善自身是有限度的。我們的能力本身就有限度,必然有力所不及、無可奈何的時候,現實也總有讓我們不如意的地方。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智慧就是--先融入,再適應,後改變。對於不能改變的、無力改變的現實,那就不如改變一下我們對待現實的態度,凡事隻要你的態度改變了,總能發現一塊新的天地。

我的朋友仲先生在上海開了一家物流公司,他曾經向我講到了一件事。

有一次他去黃山旅遊,在攀爬到幾百個台階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虔誠的老婦人。老婦人每登一個台階就要跪拜一次,像是在求願,甚至於一隻鞋子掉了,她都渾然不知。

仲先生見她如此虔誠,不忍心打斷她,於是就提著老婦人的鞋跟在她的身後,就這樣耗費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最終才登上了最後的台階。然而,當他把鞋子交還給老婦人的時候,她卻連一句謝謝都沒有,穿上鞋子就走了。

他頓時感到一股委屈,在心裏質問自己:“我這是幹什麼?我耗費了這麼長時間去幫助她,竟然連一句謝謝都沒有得到。”但他又轉念一想:“幫助別人難道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感謝?這樣的幫助未免有失單純了。給老婦人提了這麼久的鞋,可能正是一種緣分。”

仲先生的這番話讓我感慨很多。今天,好像所有人都在抱怨自己所受的不公平,而每天的抱怨、發泄、憤怒卻並沒有讓他們感覺到放鬆、舒適。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父母、子女、同事、客戶甚至是他自己的許多行為,他們不停地向別人攤開雙手,展示自己的無辜。但結果呢?沒有絲毫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