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稱讚還是誹謗,它們都隻是浮於表麵的議論,不應該動搖一個人內心的信念和對生活的勇氣,以及對於工作的獨斷能力和自身強者的權威。
不應該迷信“可以改變一切”
人對於自身的主宰,最大程度體現在他的信念上。但我們最不應該具備的信念就是--“人可以改變一切。”根據吸引力法則,人的內心具備這種信念的力量,他就能將一切變為現實。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心誠則靈”--隻要自己相信了,隻要按照信念的指引去努力了,一切才能真正得到改變。我相信會有一些奇跡就是這樣發生的,但大多數時候,情況並非如此。
懂得變通的人才“有路可走”
如果我們的觀念不通導致了無路可走,你為什麼不改變自己的觀念呢?隻有觀念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們的行動才會走向正確的方向。否則,你可能麵臨一種嚴酷的窘境:付出越多,錯得越厲害。
當然,凡事有度才能和諧。我們內心的觀念轉變也是如此,就如同人類社會不能把“男尊女卑”一下改變為“男卑女尊”的行為規則一樣--如此巨大的反差任何人短時間內都是無法接受的,這會引起男人的集體造反?我想可能性很大。
如果一種觀念會對自己構成傷害,你就需要改變它。就像一個過於精明的人,他遲早會害死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夠跟他相處,於是他的精明就成了一種自我傷害。
他必須完全接受這個結果:如果我再這麼下去,自己一定會交不到朋友,後果會非常糟糕。認識到這樣的錯誤,他才能去糾正自己的觀念。
不管做什麼,把事情和觀念放到大腦的一個合理的程序中進行計算,這就是理性,是一個人最智慧的生活邏輯。當我們具備這種邏輯時,就不會再覺得環境對我們是不公平的,也不會再衝動地向外界尋找原因,或者推卸責任。
你還在抱怨嗎?
在早上擁擠的車流中,我們抱怨糟糕的城市交通狀況;在工作進程中,我們抱怨老板的嚴苛與同事的狡詐;回家後,我們臭罵孩子貪玩,孩子窩火便一腳踢向身邊打滾的小貓。這個世界每天都在上演“踢貓效應”的現象。這種現象源自於抱怨,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無名怒火在燃燒。
抱怨會殺死我們的信仰。而且抱怨一旦失控,就會像惡性傳染病一樣急速傳播,不僅會把自己扼殺在無法自拔的惡性循環中,也會波及到工作效率與生活的質量。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主管人物,那麼當你染上抱怨時,你的團隊也會集體變成一群怨氣衝天的家夥。
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快得已經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到了極點,一丁點兒的不順心都會讓情緒瞬間跌落穀底。這是現實,當然不容回避。這種情緒上的不滿足和心理上的怨恨,會沿著由等級和強弱組成的關係鏈條在社會中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其中,最小的那一個無處宣泄的元素,會成為最終受害者。
這個受害者,也許是“一隻貓”,也許是你的妻子,你的下屬,還可能是另外的某一個人。
而且大家相互抱怨,相互指責。員工們抱怨:“工資低、管理亂。”管理者們抱怨說:“老板不信任、不重視,下屬不配合!”而老板也一肚子苦水:“員工素質差、效率低,幹部沒有責任心。”
等等,沒有幸存者嗎?很遺憾,沒有,任何一個人都是情緒的發泄者,同時又是被抱怨的對象。
我們的一項調查印證了這種現象:超過六成的工薪族表示,自己一天抱怨的次數在1~5次之間;同時,九成的人又厭惡自己的抱怨行為。於是,人們一邊抱怨,一邊厭惡著他們自己的抱怨。
人們麵對這種狀態,所采取的方式,無非是兩種:
1.停止自己的抱怨行為;
2.繼續痛苦地將自己扼殺在抱怨的惡性循環中。
意識到自己抱怨的人少之又少,正如美國心理治療師威爾·鮑溫所言,抱怨就像口臭,當從別人嘴裏出來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但從自己口中出來時,自己卻渾然不覺。因此,想要成為一個“明白人”,並認清自己的問題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