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接納:從你自己開始(1)(1 / 3)

重建信仰:希望療傷課程

我們總是聽到身邊的人充滿絕望地訴說著他們各種各樣的苦惱,生活的,工作的,還有許多連他們自己也無法說清的--

“為什麼我的希望那麼易碎?有時候我甚至感覺希望像泡沫一樣。”

“我從沒感覺比現在更糟糕,身負幾千萬的債務,有家不能回,每日東躲西藏,擔心債主突然找上門來,有時候我也安慰自己,總會過去的,可是這種心安非常短暫,多數時候隻能轉瞬即逝。”

“我才不相信癌症會治愈這種鬼話,醫生能做什麼?延續我殘喘的生命,讓病痛更持久地折磨我而已。我感覺好一點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即將康複了,但病痛總是反複,我的信心和希望很快就被痛苦取而代之。”

“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差事嗎?有時候我真覺得自己隻能做那種‘下等’工作。”

“我總是遇不到一個好人,讓所有的男人都去死吧!我再也不相信‘好男人多得是’這種鬼話了。”

人們總是在給自己建立希望,可不知什麼時候,當麻煩找上門時,他們的希望卻像根基不牢的大廈一樣轟然倒塌了。所以人們又經常在想:希望這種東西真是不可靠。

多數人內心的希望為什麼不能堅不可摧呢?原因就是他們的希望處於未來,屬於不能完全掌握的東西,充滿了不可測性。一個人隻有無比篤定,才能保證自己不會動搖。但這就需要強大信仰的支持,需要他們接納某種東西,建設自己內心的城堡。

當“信仰”植入潛意識時,它會在必要的時候拷問你:

“我這樣做對不對?”“這是我該做的嗎?”“我應該放棄嗎?”

“應該”和“不應該”的決定完全取決於你的信仰。你想讓什麼事情發生,它就會發生;你想讓什麼事情快點結束,可能它馬上就會在你的世界中消失。信仰就像某種神秘的吸引力,它掌管你的“現在”,不管“未來”是否被打碎,它隻強調你做目前來講最正確的事情。隻要“現在”做對了,“未來”的希望就有可能實現,就可能被它吸引過來。

如果你正與絕望做鬥爭,即使身處沒有一絲光亮的黑夜,內心的恐懼暗示你“沒有希望了”,也請心存這樣的信念:既然未來不可測,那麼,我們就應該做當下最恰當的事情。任何人來上我的課程,我都會首先這麼告誡他們。

先找回我們的激情

激情代表了我們的信心,也代表了我們對於生活或事業成功的強烈渴望。

如果一個人連激情都沒有了,他就失去了“把事情做好,把生活過好”的一切動力。他除了躺在床上等死,什麼都做不了。如果沒有激情,那些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的巨變和奇跡是不可能實現的。

有了激情,我們就有了付出或者默默積蓄力量的決心,就可以在漫長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終保持清醒,保持欲望。一個人有了激情,他全身所有的神經才可以在夢想麵前、在麵對目標和獵物時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去進行他內心中極度渴望的事情。

設定目標,就是在種植希望

目標就是希望,它可以在冥冥之中指引我們前進,也讓我們所有的付出都變得有價值。如果你做事總是漫無目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清楚自己為了什麼在努力,即使付出再多,你的內心可能仍然是空虛的,沒有著落,也沒有方向。

很顯然,這樣的人是沒有信仰的。一個有信仰的人,他必然有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標。一個好的老板有他的公司目標、管理目標;一個好的員工當然也有他自己的工作目標、事業目標。為自己設定好了目標,就等於種下了希望。這時,告訴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然後朝著夢想前進。雖然我們無法100%地控製結果,甚至連過程也沒有辦法左右,但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盡力地做出改變,努力的過程完全能夠體現自己的意誌力,重建信仰,這對於我們來說才是彌足珍貴的,也是最終的目的。

對自己的每一天做最新的安排

如果你認為昨天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才導致了現在的被動、尷尬和困境,那麼,你應該果斷地做出新的嚐試,不要再沉溺於錯誤不可自拔,也不要再責怪任何人,包括與這件事情毫不相關的人。

你應該爭分奪秒,對工作進行新的安排,來讓將來的每一天都變得富有新意,用改變來收獲新的計劃,用新的計劃來進行更有力的衝刺,這樣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並讓我們變得更強。

珍惜自己已經取得的成果

不管你有多麼高遠的目標,你需要時刻謹記的是--不要幻想那些遙不可及的計劃,而要學會珍惜現在,保護已經取得的成果。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是最不容易摔倒的,一種腳踏實地的信仰,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嗎?

當你決心開始一項針對自己的療傷課程時,在每天的24小時中,你都要讓自己相信,哪怕是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會有希望的存在。隻要你努力,就能抓住希望,把它變成現實。這便是希望療傷課程的核心。所有的鑰匙都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放下“不信任”

我們必須信任自己,哪怕自己犯下了太多的錯誤,你都是獨一無二的“我”。